他改编的《金花牧羊》演逾千场,被中大中文系列为潮剧范本

海岛文星刘管耀

清明前一天之寒食节,恰逢著名潮剧编剧、南澳岛人刘管耀(1932—2002)逝世8周年忌日,收到潮州潮剧团原团长陈鹏寄赠的《刘管耀剧作选》一书,不禁分外怀念这位被潮人赐雅号“刘文采”的老同乡。

  从小学教师到专业编剧

  刘君出生于南澳岛古城深澳一书香门第。其曾祖、祖父都是清末秀才,父亲以教书为业,擅水墨工笔画。刘管耀从潮州韩山师专毕业后回岛当教师。1952年10月19日夜,我军收复了南澎,全岛欢庆,他与人合编4场潮剧《南澎风云》在云澳小学演出。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观赏了怡梨园潮剧团演出的现代潮剧《两家春》,被“南国鲜花”所迷住,编潮剧的兴趣大增。返岛后,他分秒必争,笔耕潮剧。五年中,他创作出小潮剧《赴野营》、《少年红旗》等。1960年,这位颇有才华的青年教师被调到潮安县戏剧创作组。

  在创作组里,刘管耀如鱼得水,大显身手。1962年,他到饶平县东界区深入生活,收集素材。根据那里流传的《金花牧羊》故事,参考明嘉靖年间《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刻本,根据木偶戏老艺人口述记录本,执笔整理改编成6场古装潮剧《金花牧羊》。

  《金花牧羊》久演不衰

  《金花牧羊》包唱词优美动情,它充分体现了刘君写戏才华。如祭江场中秀才刘永唱词:“晴空云敛奈何天,明月偏向愁人圆。凄风冷露临江畔,心香泪烛悼亡妻。”著名潮剧作家李志浦、原汕头市戏研室主任连裕斌皆对该剧十分推崇,赞其“情感真挚,意蕴酸辛,赚人热泪。”

  该剧还运用了许多南澳岛渔村流行的生动俗语,如以“枭过鲎母”喻金花之嫂心肠狠毒;家僮进才直指金章婆口白:“你这条犁头鲨,滚到通?松松散。今日掠来烫滚水,剥掉皮,脱掉沙。你哩扯,我哩拖,拖来去公堂见官!”金章婆嘲笑金花所织的麻丝粗大:“一条共砣索平大。”这些台词通俗有趣,令人忍俊不禁。台词还巧妙运用谐音,如金花说:“苦啊!”要救金花者台词说:“怎呢半夜找无裤?”“苦”与“裤”谐音,一语双关,令观众捧腹。

  该戏因有浓烈的地方特色,真实的人情世态,生动的唱词道白,动听的潮曲、唱腔,妙趣的潮丑表演,光彩夺目,深受观众、行家喜爱,久演不衰,是潮州潮剧团和其他潮剧团保留剧目之一,演逾千场,为潮剧所罕有,甚至被中山大学中文系列为潮剧范本。

  孜孜不倦求学不歇

  刘管耀文学功底深厚,但他仍孜孜不倦,求学不歇。先后参加省、市举办的剧作家讲习班,函授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还被推荐上北京戏剧学院进修,荣幸得到曹禺大师亲授结业证书。

  刘管耀擅诗词、善猜射、精棋艺、喜书文,称得上才华横溢。因受家庭成份的影响,在特殊岁月里倍受歧视,他沉默寡语,谦虚谨慎,淡泊名利,与人为善,摆脱俗务,致志写剧。

  披沙拣金无怨无悔

  在30余年的编剧生涯中,刘管耀创作、整理、改编大小剧本六七十部,其中名剧《金花牧羊》、《哑女告状》、《宝莲灯》等为潮州市潮剧团保留剧目。2004年陈俊?主编《潮州市潮剧团地方题材剧作选》,所收6个剧目中,5个是刘君执笔或与人合作之作品,可见其佳作之多。1992年退休后,壮心不已。新编连台戏《二度梅》,修改连台剧《假天子》,写出万余字《荔镜春秋》剧史等。

  这位南澳岛才子,以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一朵朵绚丽的南国鲜花,受到海内外名人尊敬。2008年10月,由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编印“潮剧剧作丛书”10部之一《刘管耀剧作选》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

  丛书主编陈韩星在后记中写道:“刘管耀,一个典型的文弱书生……数十年如一日,夙兴夜寐,披沙拣金,被褐怀玉,无怨无悔。终于,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长串的剧作……是我们潮剧艺术宝库的精品或珍品,也是可以无愧地留传给后人的文化结晶。”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0-4-12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