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窗会》是潮剧标志性剧目之一,较完整地保留了潮剧传统的曲牌、唱腔音乐和做工表演艺术。其音乐之美、人物刻划之深刻,让人印象殊深。
国人最初认识潮剧,就是包括《扫窗会》在内的一批精品剧目。《扫窗会》1957年曾在中南海怀仁堂献演于国家领导人之前。
此是元明南戏《高文举珍珠记》(又名《珍珠米糷记》的一折。写宋代洛阳书生高文举穷途落魄中遇到员外王杰,替他偿清了债款,还招他为婿。后来又得王员外资助,上京应考,中了状元,却被奸相温阁父女看中,逼他入赘。文举想到妻子王金真对他的恩爱,命仆张千送信到洛阳接她前来团聚,不料信被温阁父女发觉,把它改作休书。王金真接到休书,想到夫妻离别时曾对天盟告,誓不相负,因而对休妻有疑,乃历尽艰辛,到京寻夫,但为温女发觉,将她打下厨作婢,百般凌辱。幸得温府老奴同情,趁高文举想吃米糷,把作为夫妻信物的半颗珍珠置于其中,文举见物思人,更伤情怀。老奴又让王金真于夜间到高文举书房扫窗,夫妻遂得相会。后被温女发觉,文举帮王金真越墙逃出温府,嘱她到开封府向包公诉苦。后得包龙图明断,温阁削职,高与王夫妻团圆。潮剧《扫窗会》出自《高文举珍珠记》的第20出“逢夫”。
《扫窗会》是一折传统锦出戏,生旦戏正是潮剧所长,很多戏班都演这个戏。1950年“戏改”的中心内容是“改戏、改人、改制”,提出戏曲为现实服务,是时新编了一批古装戏,如《长城白骨》、《崇祯末日》、《愁龙苦凤两翻身》,这批新戏的出台,不论是戏班内部,还是观众的欣赏习惯,曾经过一番斗争。与此同时,潮剧舞台上还出现一批现代题材的剧目,如《洪厝埔血案》、《汕头老虎廖鹤洲》等,这批现代剧目的创作演出,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潮剧改革与当时政治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52年9月,中南区6省2市的17个地方剧种在武汉举行首届戏曲观摩会演。会演之后的总结大会,指出戏改工作改进的方向,认为只强调新戏,忽视了旧剧目的审改与整理,使不少好的节目与优秀的传统几濒于失传,开始纠正“以新代旧”的做法。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剧目得到重新认识和整理。《扫窗会》就在这种情况下发掘出来的。
因为其经典,在次年3月15日至20日潮剧六个剧团在潮州举行的“旧剧目观摩会演”上,有两个剧团都选择上演《扫窗会》,即三正顺潮剧团和怡梨潮剧团,图①和图②记录的正是当时献演的场面。
《扫窗会》在潮剧旧剧目会演上得奖,并确定为越年送省汇报演出的剧目之一。参加1954年省汇报演出时,由翁銮金饰高文举,王金真则由正顺潮剧团的青年演员姚璇秋扮演。导演则由老艺人卢吟词和新文艺工作者郑一标联合执导,两位导演一新一老,通力合作,从人物性格分析,到表演的一招一式,认真细致,使这个戏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细工戏《扫窗会》就此定型,而姚璇秋也于此崭露头角。
三张相片反映的是同个场景,即王金真跳墙之后,高文举关切地问:“妻啊,岂会伤着身体?”王金真答:“且喜平安。”
图①是三正顺潮剧团演出的剧照,女小生吴婵贞饰高文举,黄月云饰王金真,卢吟词导演。图②是怡梨潮剧团演出的剧照,翁銮金饰高文举,陈銮英饰王金真,黄玉斗导演。图③是细工戏《扫窗会》的定型版,翁銮金饰高文举,姚璇秋饰王金真。图①高文举头顶官帽,后两张图中,高文举的纱帽已在乍见妻子形容枯槁痛惜已极之时甩掉了,以后基本都沿袭这种做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