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人按:陈炳光老师一生为潮剧所写的文章多不胜数,可惜先生并没有结集出版,以前所看到的多是从汕头戏校的校刊上所刊。前天有幸得见先生在93年为澄海潮剧团赴港演出前为潮剧《琵琶记》所写的一篇介绍。从这篇文章中,可看到先生一生为潮剧呕心沥血所付出的心血。过些天是先生过世百日之期,特打出这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敬仰先生风采的我等后生晚辈表达思念之情。)
澄海潮剧团推出誉为宋元南戏之祖古典名剧《琵琶记》,并列为赴港演出剧上之一,其胆识、用心实为堪赞赏。
《琵琶记》系元人高则诚于元年至正年,依南宋流传之《赵贞女蔡二郎》戏文编撰而成,原戏文蔡伯喈弃亲背妇,暴雷所诛。高改为蔡伯喈良知未泯,团圆结局。自高戏问世以来,历六、七百载,虽经沧桑之变,仍盛演不衰。我国各剧种均将其作保留剧目。潮剧于明初时就从正字戏将其“易语而歌”,上演了该剧折子《奏簧门》、《琵琶上路》、《遗像》、《认像》、《拷打三不孝》。后虽闻过曾演过全剧,然也昙花一现。五八年于揭阳明墓出土《蔡伯喈琵琶记》全剧手抄本,标明“嘉靖年间”更可证明该戏在潮剧史上的悠久,时至今天,尚未理出全剧再现于潮剧舞台,其何憾耶!
澄海潮剧团凭借自身演员队伍之优势,敢于在潮剧走出剧院面向广场的氛围下推出此一古典名剧,继承发扬潮剧瑰宝,完潮剧同人与艺界有识之士夙愿,此种胆略及对潮剧艺术之挚诚挚爱,令人无限钦佩。
获悉,该剧经澄海潮剧团精心雕刻,不仅保留原剧本之艺术风格,在剧中保留了“梦蝴蝶”、“锦堂月”、“柘榴花”、“琵琶词”、“金鸡跳”等几个头板曲牌和近十个二板曲牌。又打破旧框框,在唱腔音乐进行大胆革新,使剧本更具新意。
一曲琶琶七百年,五娘身世谁为怜!?
讴歌美德声声切,古调翻新再传扬。
1993年3月
附:潮剧《琵琶记》是根据中国现代戏剧家郭汉城从原本改编的昆曲移植的。潮剧的剧本移植为林风。郭先生在后记这样说:“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性格,《琵琶记》引起了我们对中华民族性格优质与劣质的思考……我们想《琵琶记》对每一个民族的勃发奋飞是有认识价值的,于是沿着这条思路,做了《琵琶记》的改编工作。”(资料提供:后生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