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来自生活】潮剧丑行的10类别丑的表演,很多都是来自生活,经过历代艺人的积累,总结,淘汰,才慢慢形成观众认可的这一套一套的程式表演。小丑是小丑的表演,官袍丑是官袍丑的表演,是行当的身份,人物的身份包括性格所决定的。历代艺人留下的这些定格的动作,都是根据人物的需要去设计的程式动作。所以要问这10类丑的动作特点是什么,从根源上,应该从各自类型的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去考究。这是一个大的原则。这10类丑的划分,也是基于这个原则。

具体到某个新戏中某个角色,就要会划分,这个人物适合用小丑还是官袍丑还是其他什么类型的丑来表演。一般根据戏的内容,人物已经基本决定了必须或者可以用什么哪一类丑。如果这个人物需要用项衫丑来表演,那么就要根据项衫丑的表演程式,再结合具体人物和具体情节来设计动作,化到每句台词每句曲词中,这样配合起来就很合适。每一个角色的表演都是这样。

【特点和人物来自细节】戏曲的程式动作要有细节,很多特点和人物,就是靠这些表演上的细节体现出来的。

比如惠刚演程咬金,是短官袍丑。我和他探讨,你的撩须,要用两个指头勾进去之后再撩出来,没有这个细节,感觉就不对,多这个细节,整个动作就完整,人物也出来了,也很有潮剧自己的特点。你说直接就撩须好不好,当然也好,但是就失去了特点,人物也不突出。这些如果你没有去要求,可能年轻演员他就按照他自己懂的去做,如果你有去要求,有去传承,很多味道就出来了。这些都是传统程式中的细节,也是我们的特点。

再比如程咬金出来升堂,左右观看那几下,我也是和惠刚探讨,我说说那样看起来还是不太够,究竟要怎么看,手要怎么摆放,要有讲究。后来他再来找我,我和他说这几下子来调整一下。调整也尽量做到不影响戏的大局,调整后,如果和锣鼓打架,就和鼓师说,因为是单人的表演,改变一下没问题,表演会相对丰富起来,人物也就浮起来。我们潮剧有这些程式,应该去好好运用,这样舞台上就不会太淡。你看一些团体的丑,我看他出台,真的不知道是在演什么,看了很难受,也很心痛。

【经典不可擅改】我觉得,前人千锤百炼形成的这些程式,包括一些已经成为经典的剧目和表演,应该原原本本地传承下来。比如《刺梁骥》,从一出台,每一个亮相,每一个表演,都非常规范,这个戏我觉得是无可挑剔的,千锤百炼,非常完整。每一个站相,我至今站下去就还是那样,不会变的,出来后拿招牌亮相的那个姿势,我今年70 岁,依然这样站。这些是非常定型的动作。包括和皮影戏一样踢腿走路的动作,你不可能去变他的,你就是按照时代的发展,这些东西你也没办法变他。所以说经典就是在这里。这个戏,从一开始学习,到后来恢复排练,到现在我这么多岁,我始终无法去改他,你根本无法用其他的表演去改变或者渗透他。所以你说能四散来吗?肯定不能。甚至里面每一个节奏,都有动作,节奏和动作是非常和谐的,到哪里就是哪里。比如唱到“提招牌我走街坊,我走街坊……”,手里的招牌,腿上的踢腿,身段的配合,都非常和谐,你说怎么改他的。

如果是新角色的需要,需要按踢鞋丑来表演的话,你可以根据人物和踢鞋丑的表演程式去设计动作。但作为《刺梁骥》这个戏的表演,每个细节都是经过千锤百炼,你没可能去改变。所以我说要学踢鞋丑就要学《刺梁骥》,如果演得好,以后有关踢鞋丑的东西,你就一通百通,甚至可以把踢鞋丑的一些表演化到小丑老丑里面去,这是运用的事。但这些千锤百炼定型的戏,不能乱改。今后有新角色,需要根据人物去改变去运用,那是新角色的事。比如《井边会》的老王九成,其实是有吸收了踢鞋丑的表演程式的,最后刘咬脐跑,老王九成跟,里面就有不少是吸收了踢鞋丑的表演,运用下去非常恰当。

【创新要先尊重传统】创新要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传承和保留是我们的责任,两条得结合。一些都无法去革新的,无法去改他的,一定要去改,能比原来好吗?比如上面说到的《刺梁冀》的这一套程式,你去改变,能够比原来好吗?无可能的。这些就要原原本本的继承下来。到了“刺梁”的场面,一些表演去改革,去创新,这个倒是可以,但几个重点的地方,几个重点的程式,还要保留。

比如邬飞霞在要进房时的那三下动作,要进去又不敢进去,这些就要保留。其他的,比如探海,我和钟怡坤排的时候,在探海后面,就加了一个变身跳,然后按手,这就是我改的。原来的表演是探海之后,转个身就进去,相对单调了一些,加了一个变身跳,再按手,观看动静,表演就丰富起来。以前的老演员一些动作她做不出来,到了钟怡坤她可以做出来,现在这些青年演员,比如黄丹娜,包括郑妙玲,戴淑刁,都演过邬飞霞,都能够做出来。还有就是矮步,从弦畔到鼓畔,看梁骥的动静,这也是原来的程式,这个也要保留。创新和改变要考虑丰富表演,不能影响或者削弱人物。

【戏曲表演需要传帮带】前段时间和我戴淑刁说,她现在也是二级演员了,我说,你这么多年和各位老师学到的东西,不能忘记了,而且在剧团要去发酵。她说,老师我不敢。我说,一定要。首先你自己在台上一定要做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出来。你本身做好,也是一种带动。现在断层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缺乏传帮带。

20多年前一团排《王莽篡位》,张怡凰,黄妙如,邱良叶,当时都是毕业不久,在里面演三个角色。我当时是剧务,我和导演吴殿祥说,这三个人在第三场刚好有一场戏,这个场得和她们下点功夫,会拖到戏的进度,也要拖。其他场次可能排三天,这个场次就要排6天最少。但在这个过程,她们就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老演员合起来,差距就不大。

以前剧团在演出的过程,老演员看到年轻演员有什么不足,也都会和她们提醒,帮助她们提高,年轻演员也都很乐意听老演员的意见。当年钟怡坤转小生后,排《嫦娥奔月》,她演后羿,开始连弓和剑都不会拿。她经常和我说,沐哥,明天早一点起床,意思就是起来帮她一起练习。弓怎么拿,剑怎么拿,马步怎么站,她就总是会来和你说早一点起床,起来帮她练习。人家和你这样央求要求,你就得起来哩。

【追求、传承与精品】现在说传承的问题,给我想,传承主要传什么?除了表演,还要传承爱心,对潮剧事业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传承不是单纯来排个戏,或者教几个动作。我觉得现在对艺术的追求,比较少了,这也不仅仅是生存环境的问题。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虽然现在是商品社会,但是对待艺术,其实应该一样,不能造假。
你看现在一些名演员,名气有了,职称有了,她们的表演怎么样呢?能不能和以前的三级演员比,一些比以前的三级演员还不如。我最近在看当年的《袁崇焕》,包括《汉文皇后》,以前舞台上的表演,全部有规有格。我真的感触很大。还有现在的师资,真的是可悲,一些行当几乎没有称职的老师。我现在少回汕头,每次回来,我都很痛心,一肚子话要说。

现在舞台上,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去讲究?所以我说传承要传承对这个事业的热爱,这是关键的关键,首先你要热爱。现在虽然是商品社会,但是不能忘记,商品社会还是要打击假货,戏曲同样也不能造假啊,你必须把精品拿出来,你得拿得出精品,人家才给你这个价钱啊。不能糊弄人,还收人家那么多钱,良心过不去,观众看了要骂。产品都要求要有名牌,我们潮剧能保持这么多年,就是因为有精品嘛,观众喜闻乐见。如果说,到这代人把潮剧好的东西失传了,是罪过啊。现在对下一代的传承,实际是对上一代的老师,先辈这批人的感恩回报。当时这批人身上藏了多少东西,而且这些东西都是观众认可的,潮剧的《辩·扫·闹》《铁·芦·刺》,都是观众认可的。现在人家听到这样的剧目,都非常亲切。潮剧之所以能保留几百年的传统,就是前辈先生们创造了很多精品出来,那么我们下代人如何将这些精品继承发扬,传下去,这是当务之急。《特区青年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