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无事,唱高腔,又唱弹戏;闷来时,唱二黄,又唱西皮。”近日,阆中千佛古镇上的蒋家茶馆里,一阵阵激昂的川剧锣鼓声传出来。八旬老人陈开智被众多戏迷簇拥着,手脚并用“操控”九样川剧行头,仿佛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苍劲的唱腔,将川剧《五台会兄》演绎得惟妙惟肖。

60年前,这位老人是一名供销社员工,常年穿梭于巴山峻岭之中,摇起货郎鼓,为乡民们挑食盐、送百货,收购大山里的中药材,如今他凭着一腔热爱,走上川剧舞台。

自编川剧声名远播

上个世纪80年代末,陈开智老人前往成都探亲,看了一场高水平的川剧表演。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只要听闻周边有川剧表演,哪怕走再远的山路,他也要去过一把川剧瘾。

不仅看得如痴如醉,陈开智学得也全神贯注。每位艺人的演唱,每位鼓师的“点子”,他都记在心头,详细地誊写在纸上。有时记忆模糊,他吃饭走路都在琢磨,睡到半夜突然翻身起床,在纸上记下鼓点唱词。久而久之,几十个剧本、上百个锣鼓牌子他都背得滚瓜烂熟。后来,陈开智老人省吃俭用,索性购买了全套川剧“行头”,自奏自唱,自娱自乐。

有一次,在与几个“老玩友”的摆谈中,他大胆提出自编川剧的想法。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编写了一些融快板和川北灯戏为一体的“顺口溜”剧本。这些劝导家庭和睦的“段子”,说唱遵纪守法的“调子”,深深打动了乡亲们的心。陈开智老人分文不取的“板凳戏”,渐渐声名远播。

除了自编自演,陈开智老人还有一套“绝活”:将锣、钹、镲等九样乐器稳固在他自己设计制作的乐架上,侧边套着鼓,演奏时手脚并用有条不紊,铿锵的鼓乐便娓娓奏响。老人唱起川剧,那一招一式,起承转合,有板有眼。一人一世界,这位八旬老人,独自撑起了一个精彩绝伦的川剧小舞台。

搜集曲牌传承技艺

平常日子里,陈开智老人大都在家“练功”,一边哼唱着,一边在桌沿上“敲敲打打”,兴之所至时,手眼身法步也跟着动起来“比划比划”。到了节假日,或者正逢周末的赶场天,老人便穿上专门置办的盘扣对襟演出服,前往古街上距他家不远的蒋家茶馆“开戏”:先是唱几出诸如《五台会兄》《铡侄》的拿手戏,接着再来《二十四孝》《梦中哭竹》等几段新编小调。围坐三方的“粉丝”,除了街坊,大都是赶场的老人。这一个人的川剧舞台仿佛开辟了一方天地,其乐融融。

几十年来,陈开智老人广泛搜集了川北地区,特别是巴中、仪陇一带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和灯戏曲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交通不便。听说苍溪县双河一带有个灯戏班子常年演出,陈开智便寻思着去看个究竟,学场新戏。“七八十里路,走了好几天。”他说,找到了灯戏班子,看了演出的灯戏特别精彩,可是人家并不愿给他看本子。好在他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内行看门道”,他凭着记忆默写了个大概,第二天又看了一遍,就把这出灯戏的曲调完整地“据为己有”了。

目前,陈开智老人正在将搜集到的曲牌进行整理,准备献给当地文化部门。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阆中古城找个场所,展示他的川剧绝活,同时也希望能多收几个弟子传承这门技艺,为川剧贡献一份余热。

陈开智

表演前陈开智调试设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