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上演了一出老的现代川剧,这出被几代艺术家演绎过的老戏,今天重演想来有它的道理。满怀兴致地跑去一看,结果很是让人失望。不表它忽明忽暗的灯光和它与剧情格格不入的“一桌二椅”的陈旧表现形式,单是它的内容完全就是一次不成功的“克隆”。它“克隆”的对象是一出唱响全国的同名歌剧,唯一与别人不同的是,别人唱的是歌剧,我们唱的是川剧。坐在剧场看川剧,耳边老是想到的是那出歌剧中精美的唱腔,显得十分的别扭和不自在。
移植别人的东西本是好事,但移植不是照搬,而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要玩出一些新的东西来,通俗讲就是创新。你不能别人有了一座峰,你也模仿去造一座山,结果很可能是弄巧成拙。回想起来一些经典的东西总是被一些有创意的艺术家改来改去,常演常新,其根本点在于它注入了一些有个性色彩的东西在里面,它既忠实于原著,又有创新。这出老的川剧,如果在60年代受到欢迎的话,那么在进入了新时代就不可以“拿来主义”的姿态,原封不动搬来照演不误,要知道越是经典的东西,在移植时还得下功夫学会“老瓶装新酒”。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