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庭光谈艺赏戏“老夫,徐策!”5月11日下午,一位白发老人在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黑匣子小剧场舞台上一亮相,洪亮的念白,引来满堂喝彩。

81岁的川剧名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夏庭光以“梦啥说啥”为题,边表演,边解说,让市川剧院与腾讯大渝网合作的“谈艺赏戏”系列讲座第三讲格外热闹。

夏庭光5岁登台,至今已在川剧舞台上度过了76个年头。他这样总结川剧艺术:“川剧艺诀有云:戏有戏法,真假相杂。川剧追求的是高度抽象、高度浓缩的艺术的真实。有真有假,虚实相间,才是川剧的味道。”

以小见大

二十人可当八十万兵马

一出《徐策观阵》,夏庭光饰演的徐策,光是念白就有好几分钟。“这叫"造片",川剧角色自述身世,以便观众了解来龙去脉。”夏庭光说,有人认为这是“光站着说话”,既不符合实际,又浪费时间。“但实际上,如果把徐策几十年的人生都演一遍,观众早就睡着了。一个"造片",徐策的人物形象马上就立起来了。这是以小见大的功夫。”

“川剧的以小见大,还可以"撒豆成兵"。”夏庭光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世纪40年代,原江津县新华舞台的川剧班到仁沱场演《战船图》,即火烧赤壁的故事。当曹操唱到“兵伐江南”,当场有人刁难:“你这台子上才二十个兵,咋能够演当年曹丞相的八十万兵马?”

戏班打杂师(即旧时负责与点戏人交涉之人)灵机一动,让乐队连续打起锣鼓,二十个兵将从下场门进,上场门出,循环往返,台上一时人流不断,锣鼓喧天,活生生一派大军压境的“大阵仗”。刁难的人再无话可说,只能继续看戏。

“川剧生于民间,要在有限的空间里纵横古今,就必须有这高度提炼的表现手法。从每一个细节中,现出万千气象。”夏庭光说。

以实演虚

一迈步胜过千百句情话

以小见大,是用看得见的士兵,演人数更多的大军;而以实演虚,在夏庭光看来是将川剧人物内心情感用眼神、手势、动作外化的手法。“一举一动,胜过千言万语。”

川剧《逼侄赴科》中,书生潘必正与道姑陈妙常相恋,却被姑母发现,逼他去临安赶考。他想与陈妙常道别,姑母却百般阻挠。潘必正想尽办法,终于支开姑母。想到能与心上人见面,他喜笑颜开。

这是剧情的关键处之一,却没有唱词,没有念白。只见饰演潘必正的“梅花奖”得主孙勇波抖衣、踢腿、挥手—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后,戏服衣摆稳稳绞在他手中的折扇上。台下顿时掌声雷动。

“大家看到的,是川剧文生绝活"褶子功"中的"绞褶子"。潘必正心里着急,恨不得把这碍事的衣摆都卷起来,两步跑到陈妙常的身边。”夏庭光幽默地说:“这一个"绞褶子"胜过无数情话,潘陈二人的感情之深,观众立刻就能懂。”

“川剧里头的故事,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但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川剧总是用最鲜明、最精彩、最好看的方式,让每个观众都看得明白。”夏庭光说,真真假假的转换,靠的是演员的真功夫,而带来的是无与伦比的“赏戏”快感。

夏庭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