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内江6月4日消息(记者贾宜超 通讯员牟羿璇)“演员仅20人,最年轻35岁,最长的70多岁仍在登台演出”。在人才资源匮乏等困境下,内江市川剧团一直以来坚守川剧阵地,艺术生产不断,坚持开展“百场戏剧进校园” 、“文化惠民·月月看大戏”、“送戏下乡”等活动,演出川剧优秀传统戏500余场,观众达26万人次。
内江川剧团全员备战“生角旦角专场演出”
“这次最后步伐没踩准,打开卷轴的方法错了,亮点一定要做足!”在排演现场,内江市川剧团的十几名职员最近非常忙碌,在今年“四川文化·院团演出联盟”主办的“锦绣四川·好戏连台——四川省优秀舞台文艺作品演出季”中,内江市川剧团精心策划了“生角旦角专场演出”。
“生角旦角专场演出”对内江市川剧团团长刘佩全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刘佩全是新编现代川剧《张大千·望月思乡》中的一代大师“张大千”,也是新编古装剧《卧虎令·判斩》里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爱民如子的洛阳县令“董宣”。诸多角色的成功演绎靠的不仅仅是他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而是作为40年川剧老戏骨的川剧魂。他谈到,此次“生角旦角专场演出”有传统戏、新编历史川剧与现代川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第一次尝试现代川剧,对于他来说这绝对是一次挑战。
此次好戏连台“生角旦角专场演出”过程中,内江市川剧团几乎全员出动,但70多岁的演员占比较大,老演员固然功力深厚、经验丰富,身体所造成的局限性使某些艺术动作呈现上避免不了有所遗憾。同时由于人手不足导致舞美设计、灯光等最终效果细节处理上也存在问题。
不过,正是这样在风雨中砥砺前行的剧团,邀请到了国家一级导演、四川省川剧院著名川剧导演邱明瑞为剧目总导演。彩排当日,邱明瑞在台下聚精会神的看着排演,观察着舞台上出的每一个差错。
内江川剧团困境下艺术生产不断 坚持开展“文化惠民”
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川剧如日中天。随后开始走下坡路,90年代整个行业进入低迷时期。不仅那些神秘的技法面临失传,整个川剧行业也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断层、新剧创作乏力、名角儿稀缺等“疑难杂症”,但内江市川剧团带着骄傲与倔强一路前行,从未止步。
内江川剧团现有在岗人员50人,演员仅20人,其中最年轻35岁,最长的70多仍在登台演出。人才资源极其匮乏,自92年后就再也没有进行过招生。即使在这种困境下,内江市川剧团艺术生产一直不断,依然坚持开展“百场戏剧进校园” 、“文化惠民·月月看大戏”、“送戏下乡”等活动,演出川剧优秀传统戏500余场,观众达26万人次。
内江市川剧团的不断探索、坚持创作离不开戏迷群众对川剧的喜爱。内江市川剧团成立于1950年,在川剧音乐、表演、剧本、锣鼓及演出习俗等方面,全面继承了资阳河川剧艺术,现有省级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4人。建团以来,上演剧目上千个,创作剧目160多个,演出两万多场,观众达千万人次。目前剧团1个月有4场演出,其中3场是惠民票价,有时仍会出现戏迷熬夜排队购票的现象。
风雨中砥砺前行 内江川剧团迎来发展春天
随着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和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戏曲彻底迎来了春天。
2015年,四川文化·院团联盟成立。它发挥不同层级、不同门类院团艺术资源优势,汇聚更多的演艺资源,以省级院团为龙头带动基层院团共同发展。内江市川剧团也成为了院团联盟中的一员。
谈到川剧发展的大好形势,刘佩全表示,政策的扶持与院团联盟的建立,促进了剧团发展。2014年剧场就在内江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剧场的修整与一部分设施的完善。他说,“观众是川剧最肥沃的土壤,而政府和政策的支持就是阳光和雨露。就算现在赶我走,我也不走。”
“虽然从事艺术工作几十年,但受名师的指点这还是第一次。”对内江市川剧团的演员来说,院团联盟“好戏连台”也为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据介绍,下一步,内江市川剧团将继续加大惠民演出的力度,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坚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剧团的交流合作,丰富演出内容。
目前,“四川文化·惠民卡”已正式走入内江市,内江市民通过惠民卡看戏还将享受票价优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