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三峡川剧团创排的川剧《鸣凤》参加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7月23日、24日晚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演出。

该剧取材于巴金的小说《家》,创排于2009年。该剧以鸣凤的悲惨遭遇为主线,刻画了鸣凤从驯服到不屈、从自卑到独立、从畏惧黑暗到为光明抗争、从憧憬爱情到为自由殉身的历程。全剧以川剧高腔的形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鸣凤》曾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优秀导演奖、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主演谭继琼凭此剧荣获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姚欣、谢柏梁、王亚勋、王英会、陈友峰、孔培培、王静波等戏曲界专家参与点评《鸣凤》。专家认为,该剧刻画了鸣凤对命运不公的抗争与追求,做到了人物中心化、艺术手段多样化,舞台调度和动作体现了演员的四功五法,加上心理独白,充分利用了戏曲丰富的手段来刻画人物。舞美方面,梅花、荷花等舞台意象的运用,给压抑的氛围注入了清新淡雅的格调。“虫虫飞”的主题音乐纯洁雅致、紧扣主题,但在人物处于不同的情境时,音乐主题要根据人物的心理动向而有所变化。

《鸣凤》在北京演出深受观众好评,空灵写意的舞台、颇有新意的唱腔,加之重庆方言、歇后语的独特运用,多次引发现场热烈掌声。微信公众号“新影戏曲台”在演出前发表了导赏文章《〈鸣凤〉:一曲女儿诔,凭吊巴金之〈家〉中的丫鬟们》,微信公众号“国家艺术院团”在演出后发表了《再现经典,凄美如诗——川剧〈鸣凤〉》,介绍了剧种、剧团及剧目特色等。

川剧,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它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高腔是主要演唱形式。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表演上唱、念、做、打齐全,“变脸”“喷火”“水袖”等技巧独树一帜,代表剧目有《柳荫记》《玉簪记》《彩楼记》等,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市三峡川剧团原名万县市川剧团,成立于1952年。剧团行当齐全、阵容整齐,建团至今,演出传统剧目400余个,挖掘整理剧目1000余个,自创剧目数百个,开展城乡演出万余场,所演剧目多次在全国、四川省获得大奖。近年来,重庆市三峡川剧团狠抓精品剧目打造,相继推出了《移民金大花》《三峡人家》《鸣凤》《白露为霜》等力作。(艺戏)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