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结束。本届大赛与2012年的首届相比,不仅参赛节目数量、比赛时间及规模,都翻了一番,而且还出现了几个濒临失传的传统剧目。老戏与新人,大赛把这两把“算盘”拨弄得声声响。

老戏复出,有望活态传承

四川省川剧院的《周瑜打黄盖》、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跪门吃草》《困荥阳》和《乐羊啜羹》、宜宾酒都艺术研究院的《岳母刺字》……在比赛日程表上,连续两届担任评委的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杜建华将这几出戏都做了标记:“已很少能看到了。”

另一位评委、“二度梅”陈巧茹这次同样开了眼界:宜宾酒都艺术研究院带来的《扈家庄》是一出移植自京剧的剧目,如今川剧演员演出的《扈家庄》大都是京剧味道,从念白、唱词、身段都复制模仿京剧。“这次参赛的《扈家庄》是由70多岁的老演员李才斗亲授,融入了很多川剧元素,可以说是真正的川剧版《扈家庄》,没看到过。”

一场青年川剧演员比赛,为何有这么多濒临失传的老戏?原来,早在为比赛准备剧目时,就有剧团打着借大赛活态传承老剧目的算盘。“宜宾这次参赛的6个节目,全部请来老艺术家,将自己最拿手的剧目亲自传授给年轻演员。”宜宾酒都艺术研究院院长黄淑军说,既锻炼了演员,又把老戏进行了活态传承。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14个参赛节目,有一半都是请老艺术家传授的传统剧目。“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剧团借比赛机会,请老艺术家坐镇传戏,大赛才更有意义。”杜建华说。

新人辈出,三年一届培养名角

来自巴中市巴州区川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杨娜,是首届比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今年又来了。原因在于,剧团现在正是关键时刻,“需要在省一级的大赛中取得成绩。”

和杨娜一样,冲着奖状和证书来的演员不在少数,但他们期待的又不仅仅是奖状。“演员必须在舞台上成长,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平台。”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参赛演员虞佳说。在杜建华看来,川剧青年演员比赛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平台,还可以是“名角”腾飞的地方。杜建华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省开展了多次青年川剧演员大赛,川剧名角陈智林、陈巧茹、沈铁梅等当年都是通过大赛被观众所认识的。

而可喜的是,从这一届起,川剧青年演员大赛正式敲定每三年举办一届。杜建华既欣慰又希望大赛应该向京剧、黄梅戏、越剧学习,同时进行电视直播。“把简单的一个大赛变成为锻炼新人、宣传川剧、培养观众、传承剧目的综合性平台。”(记者 张良娟)

(摘自 《四川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