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8日起上海大剧院举办的川剧精品展演,三部大戏《好女人·坏女人》《变脸》与《巴山秀才》均出自魏明伦之手。这位被余秋雨誉为“民间思想家”的“鬼才”颇为风趣地说:“如果多点像我这样的人,戏曲大概就不会消亡了。”

“角儿制”是忘“本”现象

魏明伦坦言现在戏曲院团有一难,难在没好的本子,于是沉寂低迷。他称其间原因太复杂,首先是编剧难度大,虽然其他文学样式也各有难处,但舞台对剧本的限制更多。其次是创作效益低,又是“角儿制”“明星制”吃香,于是,编剧就成了只是为角儿写戏的附庸。
魏明伦指出,戏曲从元明清的“编剧主将制”发展到晚清的“角儿制”,是一种忘“本”现象。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千军易得,一本难求。他衷心希望戏曲界给剧作家更多一点理解和扶持。他说自己从小学三年级后就再未进过任何学校,但这辈子和戏剧的缘分太深,从9岁上台演戏迄今已有51年戏龄。经过各种各样的波折,过早地忧患人生,由于难离戏剧,招招不离人间烟火,戏戏坚持独特见解,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以“性别”为剧作分类

魏明伦最近编了一个4卷“精品书系”,其中一卷杂文随笔,一卷碑赋,还有两卷是戏剧,分别名为《好女人与坏女人:魏明伦女性剧作选》以及《凡人与伟人:魏明伦男性剧作选》。这样以男性题材和女性题材来给自己的剧作编选分类,魏明伦也真算“怪”得可以了。
魏明伦说,大家都知道他善于写女人,《潘金莲》和《中国公主图兰朵》名气还挺大,这次他只带了最新创作的《好女人·坏女人》参加上海艺术节,而另外则选了两部男性题材的剧作。他介绍,获得中国艺术节大奖的《变脸》曾来过上海,演水上飘和狗娃的还分别获得了白玉兰主、配角奖;另一部《巴山秀才》则讲一位书呆子利用省试机会,在考卷上为民书写冤状、伸张正义的故事。

戏剧魅力不输影视

谈到上海艺术节即将上演的京派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魏明伦评价,可与此前拍摄的同名电视剧媲美。他认为,好的影视可以改编成戏剧,好的戏剧同样也可以改编成影视,关键是要出好作品。魏明伦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曹禺的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分别被拍成影视,京剧《骆驼祥子》更被戏剧专家公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其成就超越了早些年所拍的同名电影。他本人根据周克芹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改编的川剧《四姑娘》,艺术成就也远在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之上,其中《三叩门》一折,现已成了舞台经典片断。这充分说明,戏剧仍具有影视无法替代的、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记者 端木复)

(摘自 《解放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