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一股川剧草根力量正在悄悄生长。没有正规的舞美灯光,没有科班出生的演员,草根川剧团在这个城市里生根发芽,融入社区,让川剧天天上演,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记者调查发现,在成都城区内分布着大大小小近10个民营川剧团,在区(市)县川剧民营院团则更多。这些草根川剧团犹如星星之火,让川剧生机盎然。昨日,记者走进了这些草根剧团,揭开这些草根剧团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哪里演?
草根剧团星罗棋布 深入社区
作为川剧的老戏窝子,悦来茶园是戏迷们最熟悉的地方。在这里,每周末都会有川剧经典折子戏上演,不仅成为川剧戏迷聚会的场所,更成为外地游客感受地道老成都风味的好地方。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悦来茶园外,其实在成都城区内还有很多天天上演川剧的窝子——荷花池成铁分局文化宫、成华区雕塑公园、新华公园、牛市口、一心桥街等地都有民营剧团驻场演出。
据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杜建华介绍,在成都城区内有大大小小7个民营剧团,这些民营剧团组建的时间都在3年以上。与锦江剧场等大型川剧演出场地相比,草根剧团几乎都扎根在我市各个社区,与川剧戏迷们为邻。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地道的川剧演出,只要节目精彩,客源不成问题,深入观众生活是草根剧团生存之道。
演什么?
常换常新 折子戏轮番演
杜建华告诉记者,每场演出,演员们会上演数个川剧折子戏,让观众宛如在欣赏一台戏曲连续剧,这是草根剧团演出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此外,草根剧团演出形式的随意性也是吸引观众的法宝。在草根剧团茶馆里看戏,无论是谁,只要提前说一声,就可以登台唱上两句;而无论是谁,下了台,观众都可以提意见,这让茶馆里唱川剧和听川剧的人积极互动,更彰显草根本色。
谁在演?
川剧大腕来助兴
为了节约成本,维持开支,草根剧团当然得“轻装上阵”,剧团要尽量精简人员,所以,几乎每个成员都是“全能型”的。不仅能唱、能跳、能帮腔,而且变脸、吐火等川剧绝技、绝活演起来也有模有样。与专业院团不同的是,草根剧团的演员来源复杂,而且流动性很大。剧团包括乐队在内,一般就只有10人左右。演出时,依据每个人的演出特色和剧本需要,每个演员都会扮演1—2个角色。
杜建华告诉记者,草根剧团的演员主要来自专业院团退休的老川剧人,以前县、乡院团的川剧演员和自学成才的川剧爱好者三方面。为了支持草根剧团,不少川剧大腕也会时不时地来到剧团客串演出。前段时间,戏剧梅花奖得主陈巧茹和孙普协便来到了一心桥一草根剧团演出,与戏迷们交流。
谁在经营草根剧团?
川剧票友坚守草根剧团
在成华区雕塑公园演出的百家班剧团是在成都小有名气的民营剧团。昨日下午,当记者来到演出现场时,舞台上正在上演川剧《铡美案》,台下上百位戏迷正摇头晃脑地看得入神。其间,还有不少戏迷陆陆续续入场。老板代霞梅热情地招呼客人,除了忙里忙外经营茶馆、剧团,她还得在演出时,为演员帮腔,可谓是身兼数职。
现年38岁的代霞梅,10多岁时曾在家乡遂宁戏班学习川剧,这段经历让她有了很深的川剧情结。5年前,她与丈夫在雕塑公园以每月3000元的费用租下场地,搭建起了现在这个小茶馆兼剧场,以卖茶的收入来维持剧团,每天能吸引到上百人来看戏。日子虽然清苦,但为了每天来看川剧的戏迷,他们全家还是坚持下来了。与代霞梅相似,很多草根剧团的老板都是因为喜爱川剧,才开始经营剧团的。据悉,场租、人员费用、水电等费用除开后,剧团收入大多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开销。
专家支招
四招 让草根川剧走得更好
有了驻场演出场地、有了观众群,在成都,川剧草根剧团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然而,与东北二人转等地方戏曲相比,川剧草根剧团其实还可以谋求到更大的发展。昨日在接受采访时,业内人士支招道,草根剧团完全可以打开思路,借鉴二人转的发展模式,让川剧草根剧团走得更远。
A 招:形成联盟整合资源
成都城区虽然有近十家草根剧团,但几乎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并没有发挥各自的优势,更没有形成合力。
专家建议,草根剧团可以成立同盟,整合演员、场地、资金、曲艺技艺等资源,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一起把演出的蛋糕做大。
B 招:创新演出形式 培养观众群
川剧草根剧团演出多为最传统的折子戏,这虽然展现了川剧的原生态,但并不能吸引到年轻观众的注意。草根剧团完全可以凭借其“轻骑兵”的优势,编排时尚、潮流的川剧小品演出,加入现代审美元素,吸引年轻观众;也可充分利用自身社区文化特色,加强互动性、娱乐性,培养自己的观众群。
C 招:培养川剧新偶像
一说到东北二人转,人们就会想到赵本山。作为领军人物,从草根剧团里走出来的赵本山已经成为二人转一面旗帜,让二人转突飞猛进地发展。川剧恰恰缺少一位像赵本山这样的新偶像出现。虽然省、市川剧剧院从草根剧团里也吸纳了诸如陈着全、罗芳青等优秀的川剧演员,但由于草根剧团的演员流动性大,优秀的演员无法脱颖而出,川剧新偶像诞生的难度也无形中加大,培养优秀川剧演员成为草根剧团的当务之急。
D 招:排演大戏 增加演出含金量
业内专家认为,草根川剧团选择演出传统戏和折子戏既省时间,也少风险,但只有编演原创大幕剧,才是支撑剧团长久发展的一大法宝。德阳金桥川剧团便开创了一种新的生存模式。据介绍,德阳金桥川剧团与三星堆博物馆合作,以三星堆文化为背景打造的大型情景川剧《青铜魂》,使剧团与博物馆相互借势,让草根剧团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记者 王嘉)
(摘自 《成都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