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历史悠久,在长达五十余年的漫长岁月里,着力于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戏剧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积累了大量的四川地方戏曲文献资料及部分戏曲文物,其涉及到的剧种有川剧、少数民族戏剧和民间戏剧等。馆藏丰富,年代久远,其中有清代以来的川剧传统手抄本、木刻本,晚清、民国以来四川出版的各种戏剧杂志以及川剧演出戏报、演出剧照、唱片及戏曲文物等。
为了完善保护珍贵的戏曲资料,川研院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租借民房,将重要的有文物价值的资料及实物全部搬入分类陈列于戏曲文物陈列室、戏曲剧目特藏库、艺术档案库、音像资料库内,使其具有为公众服务,向社会开放的功能。
新建立的戏曲文物陈列室,陈列了川研院上世纪50年代以来积累的戏曲文献资料,其中不少为孤本和绝本,如清光绪辛丑年间紫阳山馆藏川剧《红梅配》《子期辩琴》手抄本等,川剧作家刘怀叙编写的时装戏抄本;清代、民国年间刻本、石印本,如戏曲改良公会改良剧本《绵竹关》,古卧龙桥文集书林印《贪欢报》等;老一代川剧艺人周裕祥、阳友鹤珍藏本、演出本;民国年间悦来茶园、新又新舞台的演出戏报;川剧作家黄吉安诗集手稿,以及我院历年整理出版的川剧传统剧目、川剧音乐曲牌、锣鼓牌子及舞美资料等。并专柜展示了从民间收集来的部分戏曲文物,如川北灯班老艺人杜南楼(已故)制作的傩戏演出偶人,民间艺人演出使用的猴戏面具以及傩戏演出端公使用的法器等。
自戏曲文物陈列室开展以来,川研院已先后接待了全国政协京昆室赴川考察组的专家,如国家京剧院院长、一级编剧吴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京昆室副主任张国祥,政协京昆室副主任、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杨春霞、谭李曾、王立军、张建国等;接待了来自大洋彼岸的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东亚系博士陈李凡平,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美国)教授、亚特兰大木偶中心艺术总监柯白波,以及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叶明生等。政协京昆考察组的戏曲专家们对川研院戏曲文献资料的建设以及戏曲文物的保护提出了宝贵意见,认为川研院有非常珍贵的川剧资料,而现在的保存方式尚停留于50年代的水平,需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加以管理和保存。来自美国研究中国木偶和皮影戏的专家和教授,对戏曲文物陈列室陈列的民间艺人制作的傩戏演出木偶、猴戏面具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川研院致力于民间文化和民间技艺的收藏和保护,给予了高度赞赏。(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何燕撰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