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由四川省精神文明办公室、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省川剧院、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市教育局承办的 “四川省首届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在四川省川剧院举行。22所中小学校的500多名川剧小演员们齐聚一堂,各显本领,为观众献上了一台2.5小时的精彩演出。(1月13日《四川日报》)
此次举行“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由四川省宣传、文化、教育三部门联合主办,联合发力,不仅体现出对川剧艺术传承与保护的重视,也是对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的一种创新。可别小看了那些在舞台上蹦蹦跳跳的中小学生,他们不仅个个才艺非凡,背后还有着很多川剧名家的身影。这种展演方式,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艺术与教育的完美结合。
与以往的展演不同的是,此次展演,采取中小学生上台演川剧,一改往日的孩子当观众的形式,让中小学生走上舞台,亲身演绎戏曲作品,展示所学技艺。通过亲身现场演出,无疑能在孩子心中播下了川剧的艺术种子。将舞台交给学生,不仅是给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机会,也能够引起他们对川剧的认知和重视。对于川剧传承和教育,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种川剧”的方式,可以视为是传统艺术传承和教育创新的一种有效尝试。
很多时候,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一直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缺乏创新的现象,一些地方在传统文化传承中一直沿用的看看、听听等原始形式,即使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也大多是艺术家在台上表演,孩子们只能在台下充当看客,这种传承和宣传形式枯燥、僵化,不利于中小学生的消化和吸收,很多时候,中小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感到好奇和神秘,却没有机会去探知、体验和了解。导致一些传统文化宣传过目即忘,一知半解,起不到全面深刻的作用。
相比之下,四川省举行的这种展演方式就进步的多,不仅将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登台表演,还让川剧艺术家对进入校园对学生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和演出中理解川剧的意义,体验川剧的神奇,将艺术传承与教育创新结合,无疑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完美尝试。这种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更为关键的是,参演的中小学生不只是演绎现成的剧目。据报道,有小学将语文课文《狼来了》进行改编,创排了川剧课本剧《狼来了》;还有学校演绎的课本剧《鹤蚌相争》,用诙谐幽默的唱词和表演,惹得台下观众连连叫好;有的在展演中还加入了RAP等等。充分展示了学生们对川剧的创新与理解。这种传承与创新,值得各地借鉴学习。(刘剑飞)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