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里的四大名著
近期,一台名为《薛宝钗》的川剧大幕戏正在市川剧研究院排练场内紧锣密鼓地排练,预计最快将于下月月底和蓉城观众见面。该剧自从投入排练,便引起了戏迷们的广泛关注,既是因为著名“梅花奖”名角王玉梅将在剧中饰演主角薛宝钗,又是因为该剧由著名川剧编剧谭愫根据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部分内容改编而成。
关于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自古以来便有不少传统戏流传,随着川剧的日益振兴,川剧编剧们有了越来越大的创作空间,越来越多的改编自四大名著的好戏也得以走上川剧舞台。那么,川剧舞台上究竟有哪些对四大名著有代表性的精彩演绎?从即日起,本报特推出“川剧里的四大名著”系列报道,为读者娓娓道来。
被誉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通行本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著,后40回为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出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充分表现。书中的故事曲折离奇、引人入胜,书中塑造的“金陵十二钗”等人物形象皆个性鲜明、鲜活立体,正在打造中的川剧《薛宝钗》正是以其中的女主人公之一薛宝钗为主角。今天的报道将从川剧《薛宝钗》说起,为读者介绍川剧中的《红楼梦》。
《薛宝钗》
忍辱负重宝钗首次当主角
著名川剧理论家王诚德告诉记者,《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极高的名著,改编难度极大,在川剧中的演绎并不多,但个个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精品之作。市川剧研究院即将推出的川剧《薛宝钗》为著名编剧谭愫作品,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创作出初稿,今年已89岁高龄的王诚德至今印象深刻:“谭愫的《薛宝钗》剧本,我很早就看过了,写得很精彩!这个剧本曾发表在1986年的第三期《川剧艺术》杂志上,当年我在负责这本杂志,是我把它收录了进去。”
王诚德回忆道,尽管已时隔近30年,但他对剧本中以薛宝钗为第一主角的写法和人物性格的细腻塑造仍有着记忆。记者了解到,川剧《薛宝钗》是谭愫对《红楼梦》残本的大胆续写,全剧从贾府遭遇第一次抄家开始,此时薛宝钗已是宝二奶奶,继而贾母去世,薛宝钗与王熙凤一同接受贾母临终嘱托,挑起家业重担,并努力争取贾宝玉的心……谭愫介绍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只剩下前80回,后40回有高鹗等很多人续写的不同版本,我为什么不能续写呢?所以我决定用川剧来续写,在忠实于前80回精神的基础上,把握基调, 组合矛盾, 编织成戏, 着力塑造一个独特、真实、栩栩如生的薛宝钗形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常常屈居女二号的薛宝钗,将首次在川剧舞台上当主角。“薛宝钗是一位命途多舛的封建社会大家闺秀,她看起来很完美,却得不到幸福,因此很值得关注,”谭愫说,“薛宝钗是我最喜欢的《红楼梦》人物,她美丽端庄、有修养、有智慧,而且敢于用瘦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负,她的忍辱负重是我最欣赏的特点。在我的剧本里,她既要尽力支撑颓败的家,又苦苦想要扶持和挽回丈夫,我想通过这部剧,把我心中所理解的薛宝钗呈现在观众面前。”
《王熙凤》
情节、人物整合出立体凤姐
早在川剧《薛宝钗》的剧本创作之前,著名剧作家徐棻改编自《红楼梦》的川剧作品《王熙凤》已上演百余场,并在蓉城和全国戏剧界都引起轰动。著名戏曲学家、红学家王季思评价称:“《王熙凤》跳出了妻妾争风的窠臼,而反映了贾府的本质。”著名戏曲理论家张庚称赞道:“《王熙凤》在更高的意义上忠实于《红楼梦》。”
徐棻告诉记者,《王熙凤》的剧本创作于1963年,1979年被首次搬上川剧舞台,由川剧名角萧开蓉、刘芸、蓝光临等主演。“专家评价说,《王熙凤》为《红楼梦》的改编提供了新的思路,因为过去对《红楼梦》的改编都是选取其中一些章节就事论事,而我的《王熙凤》则是以王熙凤这个人物为中心,把凡是有助于刻画她的情节、人物、细节都整合起来,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全面、立体的王熙凤。”徐棻介绍说,“王熙凤这个人物,不仅仅是个会害人、会撒泼、会算计的狠角色,也不仅仅‘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其实她是有很多面的。我觉得,王熙凤虽然是个很强势的女性,但也是个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她和尤二姐争风吃醋,是因为别人要打压她的地位,所以她虽然是‘乌眼鸡’,却是个随时可能被别的‘乌眼鸡’‘吃掉’的‘乌眼鸡’。”
徐棻笑称,由于当时的老百姓对传统戏如饥似渴,于是川剧《王熙凤》一经亮相就受到十分强烈的关注,当时的成都市川剧院有三个团一同排演,依然供不应求,首轮演出便超过百场。随后,该剧又赴省外巡演,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一致肯定,并被滇剧、桂剧、潮剧、京剧、黄梅戏、越剧等众多剧种广泛移植,还曾两次被搬上电视荧幕。
《红楼惊梦》
现代派手法与古典美巧妙融合
作为一名心思细腻的女性编剧,徐棻对《红楼梦》这部以众多女性角色为主的古典名著很是喜爱。继《王熙凤》之后,1985年,徐棻又根据《红楼梦》改编出剧本《红楼惊梦》,1987年,《红楼惊梦》首次上演后,同样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不仅徐棻在剧中创新性地借鉴了众多西方的现代派表现手法,而且该剧还可以称得上是全国改革开放后的首个大制作戏曲。
徐棻向记者介绍:“《红楼惊梦》与《王熙凤》不同,是对《红楼梦》的另一种改编。这部剧中,我从贾府辉煌尚存的时候,一直写到贾府被抄家后王熙凤死去。我把王熙凤和焦大都作为主角,王熙凤是主子里的当权者,她为了保持贾府的地位使了很多手段,而焦大是个被鲁迅称作‘贾府的屈原’的忠仆,他一样希望贾府的荣耀能够长久。王熙凤和焦大二人的目的相同,但身份不同、思想不同,所以为维护贾府做的事情也不同,这二人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也不是非黑即白,二人都有他们的优缺点,都是多面的人。”
徐棻在剧本创作中一向擅长创新,在《红楼惊梦》中,荒诞、梦幻、象征等多种多样的西方现代派手法都被徐棻巧妙运用,与古典名著完美融合。“我用的手法很现代,但是故事的表现还是传统的。我在泼墨而书的同时,又有些工笔刻画。”徐棻说,该剧由当时与戏剧名导林兆华并称“北林南胡”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胡伟民执导,由川剧名角萧开蓉、王树基、刘芸等主演,曾赴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巡演,不仅是徐棻的代表作之一,也在川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