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开源,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四川开元教育集团董事长、成都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曾多次荣获国家各种艺术大奖。
代表声音
“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办好民办高职院校的重要保证。”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普及法律的重要责任。”
“树人首先要树德,树德关键要懂法。”
早年从艺,通过不懈努力,成为全国知名川剧艺术大师;中年立足讲堂,教书育人,成为民办艺术教育先驱;花甲之年,投身川陕革命老区振兴事业,以革命老区加快扶贫开发和全国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为己任。他,就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副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余开源。
“关于戏曲,我有很多话要说,但今年我带去的两份议案都与戏曲无关。”余开源告诉记者,“通过近一年的调研,我发现川陕革命老区的贫困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切实解决,因此,今年的第一份议案是支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在调研中,我还发现,很多与红军相关的建筑、标语、器物等逐渐破败、散佚,为此提出了第二份议案,即加强红军文物保护和红色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老区不能缺位,红军战斗过的痕迹也不容遗忘。”
川剧城堡的守卫者
余开源年幼时家境贫寒,为减轻家庭负担,12岁的他,踏着烂草鞋,只身前往泸州市川剧团拜师学戏。余开源学戏之初,正逢文革时期,“样板戏”融入了各类剧种,川剧也不例外。“无论演什么戏,我一定要当一个好演员。”余开源立说立行,在文革十年中,他每天至少要演一出戏,通过对川剧唱腔、语言、表演形式等要素的反复打磨,练就了过硬的戏剧表演功底。
在40年的艺术生涯中,余开源先后塑造了100多个艺术形象,多次荣获全国各类戏曲大奖,几进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专场演出。在一次观看余开源演出后,邓小平夫人卓琳代表小平同志题词:“川剧艺术开新花,赠开元同志”。
“办一所艺术学校,把艺术还给人民”
1999年,余开源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拿出全部积蓄,创办了四川开元艺术学校。之后,依托公办高校四川美术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分别组建了四川美术学院成都分院、四川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0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成立。
余开源这一系列举动让他身边的朋友感到些许困惑,难以明白他为何在艺术生涯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从事教育。问其缘由,竟然是因为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
一次,邓小平同志观看余开源的演出后,对他的表演赞不绝口,并语重心长地嘱咐道:“办一所艺术学校,把艺术还给人民。”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给了余开源深深的震动,他意识到艺术教育是延续艺术表演生命的根本途径,是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必由之路。
如今,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有在校学生近6000人,教职工396人。“我们的学院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加强内涵建设,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创特色。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学生多次获得国内各类设计大奖。”谈起教育,余开源显得格外兴奋,言语里不禁流露出欣慰与自豪。
近年来,余开源致力于推动民办高校教育发展。2013年,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推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建议,并针对民办教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对《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深入落实和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支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川陕革命老区的发展一直牵动着余开源的心。2013年,他和几位老朋友深入山西省吕梁地区、巴中革命老区和红军打响四渡赤水战役的古蔺老区进行走访。他们翻山越岭、走村入户,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巴中市来讲,尽管近年来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目前,仍有贫困人口47.8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2%,其中有29.6万贫困群众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薄弱。”说到此,余开源眉头紧蹙。
随后,余开源又查资料、访专家,并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巴中地区有区域性贫困,有能力性贫困,有输出性贫困,有病灾性贫困,还有投入性贫困。”余开源说,“不同性质的贫困有不同的扶贫路数,关键是我们要重视起来。”他建议:“各级干部应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带着深厚感情把各项民生工作往深里做,往细里做,往实里做,确保低收入困难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要在切实保障民生上下功夫,用干部艰苦工作指数,换取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切实使巴中市400万各族人民致富路上不掉队,确保川陕革命老区人民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余开源提出了《关于支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若干建议》。“振兴发展川陕革命老区,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确保革命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余开源对记者说。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副主席 余开源
余开源在川剧《踏伞》中扮演蒋世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