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来形容学习戏曲的辛苦再合适不过。在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有一群平均年龄只有十来岁的孩子,但他们的川剧基础已有近三年。他们是重庆直辖以来,首个川剧专业表演班的第一届学生。唱念做打,手眼身步,凭借对川剧的一腔热爱,这群孩子们默默坚持,期待舞台上的绽放,为这门传统艺术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站在这群孩子面前,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坚持。
虽然还是学生,平均年龄只有十来岁,但这群川剧少年们已经参加过不少表演,比如2015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舞台上的他们,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满是精气神。
虽然积累了一定表演经验,但登台前,有的孩子私底下还是会紧张,万一发挥不好怎么办?班里一名男生说,等你真正到了台上,你就会明白,那时脑子里除了表演,什么都不想了。
这群孩子现在刚进入第三年的学习,第四年才分行当进行专门训练,比如花旦、青衣、老生、红生、小生等等。“会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个人意愿来分,一旦确定后,通常就不会改了。”班主任张婷婷说。
腿功是戏曲的根基,业内有“一腿扶千斤”之说。“人家在恋爱,我们在练功;人家踢毽子,我们在踢腿;人家的柜子用来放东西,我们的柜子用来放腿。”看上去颇为有趣的一句话,是川剧少年们的真实写照。2014年,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市川剧院以及合川、万州的专业剧团联合开办了川剧表演班,经过初试、复试、文化课考试,最终,41名孩子被录取。
“除了专业素质好,个子太高或者太矮都不行,否则不好配戏。”班主任张婷婷告诉记者,川剧表演班分为男班和女班,男功要求动作潇洒帅气,女功则尽量柔美,目前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只有9岁。除了专业课,文化课同样不能少,根据年龄不同,5年制毕业后,他们将分别取得中专或者大专学历。
练习过程中,老师要时刻指导学生的动作,并保护他们的安全。为了确保学生完成空翻动作时,对学生扶腰的环节万无一失,考虑到手上有伤,老师用硬币和纱布将自己的手缠好。
日常练习时,往往是两名老师同时指导学生。为了让空翻的高度和弧度更加完美,用棍子操腰(即扶腰)也是方式之一。
虽然学习的是川剧,但戏曲的基本功大多是相通的。每天的专业课上,学生们会练习腰功,从拿顶(倒立)开始,依次进行耗、担、涮、翻身等。“气沉丹田,头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放松”是形体动作的要领,通过腰功的训练,以掌握腰部运动的控制能力,达到表演身段的灵活优美。
练习的空档,11岁的杨钲悄悄跑到旁边揉起了手。这一天,他和同学们主要练习毯子功,有各种空翻动作。“三年前刚来的时候,第一个月好多同学都是哭着过来的。” 杨钲说,由于很多人之前没有接触过舞蹈或者戏曲,加上当时年龄大多已经七八岁,筋骨相对来说硬一些,因此压腿、下腰等动作都是咬着牙坚持下来的,“没啥好抱怨的,自己喜欢嘛!”
每天,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8点半,除了中午休息的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学生们都在练习中度过。有时候白天上完专业课,晚上还得接着上文化课,对于他们而言,要想出成绩,每一分钟的时间都很宝贵。
15岁的卢星期三年前开始练习川剧。一次偶然机会,在少年宫接触到川剧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这门传统艺术。“爸妈犹豫了好一阵,最后还是选择尊重我的意愿,同意我学习川剧。”卢星期说。如今,他已经可以完成最难的虎扑前空翻动作,也就是侧手翻接前空翻,跳起来的高度可以达到1米8左右。
学戏曲的孩子往往需要掌握多种技能,比如表演、身段、唱腔、基本功、台上跟乐队如何配合等等。他们需要反复练习舞蹈化的形体动作,通过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灵活运用,使人物的形象、气质更增光彩。
老师会仔细教导学生们的一招一式,手的位置放得高了一厘米,亦或是低头了,眼神不够精神,都要一一纠正。
在戏曲表演中,有唱、念、做、打一说,其中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用古代兵器对打或独舞称把子功,耍花枪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已经学习川剧三年,但要把手中那杆花枪耍得活灵活现,仍需要反复练习。
在川剧表演班,学生们毕业后是对口分配工作的,直接进入专业剧团。虽说不用担心就业问题,但要想今后常登舞台,甚至成为名角儿,还是不能松懈。
“一见此情心肠软,春娥心中好为难。罢罢罢,天大事看在薛郎面,从今后儿哪,你要勤读书篇。”只要一有空,这群孩子们便会情不自禁地哼起川剧的调子。专业培养加上勤学苦练,相信不久之后,川剧这门传统艺术会在这群年轻一辈手里得以更好传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