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戏曲学院校园里因青年演员研究班新朋旧友的到来显得格外热闹,班主任张关正虽忙忙碌碌却喜笑颜开。记者请他抽暇介绍了一下9月10日刚刚开学的第三届研究班与前两届有什么异同。

安民告示早安排

作为三届研究班班主任的张关正,自知最难的是协调学习时间。作为公众人物,这些演员的时间不完全属于自己。各团要靠这些台柱子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解决经济收益问题;过年过节,更要靠他们提高演出的含金量和号召力,卖个好价位。不让去显得不尽情理。面对社会需求和宝贵的学习时间,管理者常常陷入两难境地。如何能建立弹性学分制是学院一直在研究的问题:能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又能兼顾实践演出?
早在开学前,老师们仔细查阅日历,把节庆和各团的排练、演出计划一段段提取出来,反复斟酌,制定出了全年分六段集中学习的安排。为了使各团的演出计划不会与教学计划产生冲突,学院提前发布了课程时间表;并把课程分成两大类:术科和理科。术科以分散的单兵教学、小课堂辅导为主。这种日常练功的主课贯穿全年。集中阶段是理科的公共课,如表演理论、通史、政治课、导演基本知识、古典诗词等。这样化整为零后,全年四个多月的集中学习时间被列在上半年,留下充足的时间给舞台实践和演出,达到了“集中学理论,回团搞实践”的效果,形成了研究班特殊的教学模式。
招生之前,很多人心存疑虑,担心这三年的学习挣不了钱、位置被别人占了、被观众遗忘了,打起了退堂鼓。看到这样的安排后,报名积极踊跃,致使本届招生竞争异常激烈。鉴于考生的一再呼吁,原定招生30名扩大到了41名。

名角“吃”什么

和前两届不同,这一届是以京剧演员为主,还招收了昆曲、越剧、川剧、评剧、豫剧、黄梅戏、河北梆子等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的优秀青年演员。门类多了,个性也强了,班主任的压力就大了。今年57岁的张关正感慨地说:“面对地方戏,我感到压力很大,必须再学习。”他认为,戏曲教学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个性并不强,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形成个性。研究班教学应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所以学校确定了“一个工程”、“两个导师”的原则:除了30%的公共课,给每个学生都全方位地配置了“丰富的营养套餐”,即既符合共性又独具特色的课程辅导。两位导师一位负责剧目教学,让学生在专业方面有所突破和飞跃;另一位负责学生的理论和修养提高,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杜长胜说:“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的主旨是解决戏曲领军人物的断档问题,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国家特地拨给了400万元。”本届研究班在年龄上侧重“成熟段”--北方昆曲剧院的杨凤一和重庆川剧团的沈铁梅都已经是院、团长了。获文化部展演一等奖的老生演员王珮瑜说:“今天我们以学校为荣,希望明天学校以我们为荣。”

研究班向地方戏敞开门

本届研究班中有京剧演员29人:中国京剧院的黄炳强、张威、吕慧敏、宋小川、田冰;北京京剧院的杨少彭、尚伟、李红艳、翟墨、杜镇杰、董圆圆;上海京剧院的王珮瑜、李国静、徐孟珂;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阎巍;天津京剧院的王艳;江苏省京剧院的艾金梅、严阵;湖北省京剧院的张慧芳;武汉市京剧团的刘薇;沈阳京剧院的常东;山东省京剧院的刘建杰;哈尔滨京剧院的王润青;贵阳市京剧团的侯丹梅;吉林省京剧院的裴永杰;战友京剧团的王玉兰;中国戏曲学院的舒桐、秦岩、徐超;地方戏演员12人:北方昆曲剧院的杨凤一、史红梅;上海昆剧团的侯永强;湖南省昆剧团的罗艳;浙江省越剧团的李丽;重庆市川剧团的沈铁梅;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王英会;中国评剧院的刘惠欣、高闯、王冠丽;河南省豫剧三团的汪全珍;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李文。(张向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