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大四学生陈宇舟,带着团队自筹9万元,拍了一部反映本土川剧演员命运的电影《川剧往事》。他将镜头对准草根川剧院团,通过勾勒一位丑角演员的曲折人生,展现市场经济冲击下小人物的生存困境。12月15日,《川剧往事》将在北滨路的卢米埃影院展映2场。昨日,陈宇舟接受重庆晨报记者独家专访,讲述影片拍摄的幕后故事。
结缘川剧
从拍纪录片到拍故事片
陈宇舟是湖南长沙人,对川剧几乎没多少认识。上大学前,川剧留给他最深的印象就是在张纪中版《笑傲江湖》中,饰演余沧海的川 剧大师彭登怀使出的变脸绝技,陈宇舟从没想过自己跟川剧会有怎样的交集。
今年3月,为完成一份课程作业,陈宇舟跟团队组员开始联系市内各大川剧院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采风。“原本计划是拍一部纪录片,以客观冷静的记录手法向这门古老艺术致敬。”这也是陈宇舟最擅长的导演风格,“但随着我们跟演员越来越熟,特别是在听说一些故事之后,我觉得只把眼光集中在川剧艺术本身已难以完整表达采风这段时间的思考。跟大家一商量,决定拍一个跟当代川剧演员生存困境有关的故事。”
“故事线索来源于以前拍片时认识的一位原北碚川剧团演员,他还引荐拜访了一些师兄弟。”陈宇舟的搭档、《川剧往事》制片人唐赖聃妮这样告诉记者,“那些演员在川剧团解散后各寻出路,命运都很辛酸。”剧本很快完成了,名字定为《川剧往事》。
自筹经费
花6万拍出第一版很失败
《川剧往事》开拍前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都是在校生没啥钱,又不愿意向家里伸手,只能同学之间互相借。”唐赖聃妮回忆,20多人的团队,好不容易才凑足了6万元。
所有的喜悦在影片完成后被浇灭。“一个月就匆匆拍完,许多细节来不及深究,大家似乎只是凭着一股子热情为拍片而拍片。”虽然事情已经过去许久,但陈宇舟聊起第一版作品时还是一脸懊恼,“第一版简直是垃圾。”他毫不客气地自我批评,“连一向挺我的团队组员都失望,这是最让我难受的。”
“第一版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从主题出发,预设性太强。我们想做一个片子来拯救川剧,但事实上四五十分钟的体量根本不够,只会显得支离破碎乱七八糟。”总结教训之后,陈宇舟决定想尽办法弥补,于是酝酿补拍第二版。
推倒重来
补拍后的第二版刚杀青
除了剧本需要修改,资金依然是陈宇舟面临的最大难题。从没接过商业拍片邀约的陈宇舟,决定利用暑期北上为一部电视剧拍宣传片。“电视剧叫《我在北京挺好的》,讲北漂青年故事,主演是演《甄嬛传》安陵容的陶昕然。拍宣传片期间,我也以一个北漂的心态来重新考虑《川剧往事》,对底层人物挣扎的心理有了更深体会。”陈宇舟很是感慨,无论是一个过气的川剧演员,还是一个草根电影导演,都必须要在认清现实的前提下去考虑理想。
北漂之行挣回2万多元,回到重庆后,陈宇舟又挪用了父母给的1万学费,凑了3万多元准备重拍。不过此时,拍第一版时的组员们大多已上大四,考研、求职或实习,渐渐天各一方。只有已经保研的陈宇舟还有大量时间来孤军作战。不过,这也更坚定了他拍好第二版的决心。
12月初,《川剧往事》经过补拍的第二版正式杀青。这一次,陈宇舟总算满意了。该片总监制、西南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刘帆认为,“《川剧往事》体现了一个青年导演对艺术的敏感,特别是他敢于自我否定,推倒重来的勇气更难能可贵。”
人物>
陈宇舟,导演名陈一线,1992年出生,西南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大四学生。在2013年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十四届原创影片大赛中,陈宇舟执导的纪录片《边城》摘得最佳纪录长片奖与最佳摄影奖。
对话>
已被保送到传媒大学读研
最大梦想是讲好每个故事
重庆晨报:补拍后的第二版有哪些改动?
陈宇舟:整个改动大概占到全片的2/3。我不再从主题出发,而把重点转移到故事本身,收小叙事结构,回归导演讲故事的职能,把思考、拯救等主观元素留给观众自己体会。
重庆晨报:拍完这部戏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陈宇舟:很多时候,艺术不得不妥协于现实。我们拍片时,曾以看川剧的名义请一些老人参与群演工作,没人愿意,但当我们打着“拍电影、看川剧、送鸡蛋”的口号时,迅速集结好多人。几只鸡蛋为《川剧往事》招来了大量群演,这很有意思。
重庆晨报:听说你已经保送到中国传媒大学读研,今后有什么计划?
陈宇舟:我最大的梦想还是好好拍片,用镜头讲好每一个故事。
陈宇舟(中)与《川剧往事》拍摄团队。
《川剧往事》反映重庆本土川剧演员命运,本月15日将在北滨路卢米埃影院展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