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川剧《金子》将拍戏剧电影 有望明年登上银幕
《金子》是重庆川剧院近年来重点打造的精品剧目之一,曾先后荣获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国曹禺戏剧奖、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成就奖和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称号。它改编自曹禺先生名著《原野》,讲述的是,民国初年,焦阎王谋财害命,虎子蒙冤囚牢,与恋人金子别离。金子被迫嫁给了焦阎王的儿子焦大星,饱受焦母折磨。十年后,虎子越狱,回乡复仇,不料焦阎王已死,金子虎子重逢,恋情死灰复燃,虎子、大星这对儿时的朋友反目成仇,情仇碰撞,爱恨煎熬 ,金子卷入爱恨情仇的漩涡中,金子百般劝阻虎子,虎子一意孤行,终究杀死无辜的焦大星。逃亡途中,虎子自杀而亡,金子怀着希望孤身走向茫茫天涯。
商报特派记者 刘晓娜 罗婧 曾楠 北京报道
作为一名来自文化界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近年来一直关注文化的发展。
昨日,沈铁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川剧《金子》将拍成戏剧电影,预计将在明年登上银幕,这将为川剧的宣传、走向国际化提供又一条途径。
为川剧谋出路 找美国导演拍电影版《金子》
“我去美国见了一个纪录片导演,跟他谈合作把川剧《金子》拍成戏剧电影。”沈铁梅说,这个导演名叫马丁·贝尔,他拍的纪录片得了很多奖。
什么是戏剧电影?沈铁梅说,我国近年来一直大力提倡拍摄戏剧电影,但一直没出现合适的模式。她为了找寻合适的导演,花了长达5年的时间。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上演的一些作品是我比较青睐的形式,比如《蝴蝶夫人》的现场版歌剧电影。”沈铁梅说,与马丁·贝尔导演进行沟通后,对方表示有信心将川剧《金子》拍成一部很好的电影,甚至可能会超过《蝴蝶夫人》。
经过前期交谈和沟通,沈铁梅预计电影版《金子》会在今年年底开机,最快明年就能登上银幕与中国观众见面。“电影的优势是跨空间传播,国内的观众通过这部电影能加深对川剧的认识,国外的观众也会因此认识川剧。”沈铁梅说,之所以选择马丁·贝尔导演,是因为他们夫妻二人都是美国文化圈的名流,通过他们的传播会提高川剧的国际影响力。
电影版的《金子》会怎么拍摄?沈铁梅透露,拍摄场地可能会在重庆川剧院的剧场内,她仍然是主演,电影时长2小时左右,会记录下川剧演员们化妆、表演的全过程。虽然表演的方式没有变,但灯光、舞美等可能会根据电影的需要来改变。
定制一件戏服要等3年 建议保护绣娘群体
这次来参加全国两会,沈铁梅带了4个建议。其中一个是建议提升绣娘群体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沈铁梅告诉本报记者,绣娘的生存与传统戏剧的传承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在舞台上表演所穿的戏服,出自绣娘之手。但是近年来由于低廉的工价不能满足绣娘的生存,有的人甚至放下针线活去餐馆打工”。
根据她的调查,中国四大刺绣当中的苏绣,面临的这种问题尤为突出,每小时15元左右的收入,让一批年长的绣娘不断转行,而新入行的年轻人更愿意从事设计而不愿从事一线手工劳动,整个行业面临人才流失、技艺失传的险境。
“一般的戏服可以买批量化生产的,但角儿的主戏服必须是手工制作才能展现戏剧的艺术美。”沈铁梅说,由于绣娘紧缺,她向苏州一家戏服公司定制的10多件戏服已经排队3年等待制作。
她说,目前国内各地政府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境内的刺绣行业给予保护,比如评选国家级或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给予传承人适当的经费扶持。但是只保护“大师”并不能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沈铁梅建议,用财政、税收等多种手段对刺绣等传统手工业给予扶持,鼓励更多的青年人继承传统工艺,进入传统工艺领域创业。另外,通过政府的呼吁和引导,在社会中产生积极的舆论氛围,将刺绣文化转变为一种时尚和符号,以此带来刺绣手工品复苏的春天,进而提升绣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比如在去年的APEC会议上,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全部身着中国特色服装亮相,就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风热潮。”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 商报特派首席 记者 钟志兵 摄 沈铁梅,1965年生,1985年毕业于四川省川剧学校,川剧旦角。 沈铁梅是川剧历史上第一个拥有戏曲表演研究生学位的艺术家。她将中国川剧带进了世界艺术殿堂,并开创了川剧史上两个“第一”:第一个举办川剧演员独唱音乐会,第一个用交响乐队伴奏演出川剧,开创了用西洋交响乐伴奏川剧传统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