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应群众需求而生的民营川剧团,为群众演戏,演群众的戏,始终紧紧和群众联系在一起。他们,不仅是传统文化阵地的坚守者和百姓文化生活的建设者,更代表着一种文化生态。这种文化生态的标签上,印着两个字――群众。
每天下午2点,绵阳市涪城区铁牛广场天青苑川剧艺术中心,川剧锣鼓都会准时敲响。最近一段时间,这里正在上演由绵阳市天青苑川剧团创排的新编大型经典名戏《水浒传》之《行者武松》。
从2006年6月10日剧团首演至今,除了地震期间停演3个月之外,天青苑川剧艺术中心的锣鼓声从来没有间断过。6年间,这个民营川剧团在城乡演出近3000场,观众达数十万人。
“看川剧,到铁牛广场。”在绵阳,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6年前,位于铁牛广场的天青苑川剧艺术中心,其实只是一个堆满了建筑垃圾的垃圾场。
2006年2月,商人周泳秀看中这块地皮,打算修建一个茶园。叮叮咣咣的施工声中,周泳秀一次次听到当地居民问他同样的问题“是不是要修一个剧场来唱戏?”原来,这里20年前就是绵阳市人民剧团的所在,居民们希望能恢复剧场,随时看戏。
连周泳秀自己也没想到,这锣鼓一响,就是6年。6年间,除了2008年曾因地震停演3个月,剧团始终坚持演出。“每年除了过年休息5天外,我们天天都坚持演出,让大家知道,想看川剧,就来天青苑。”周泳秀说。
6年的坚守,让天青苑川剧艺术中心成为绵阳乃至川西北地区有名的“川剧窝子”。除了绵阳市当地群众,经常有来自德阳甚至重庆的戏迷组团前来观看演出。
为了方便群众看戏,天青苑川剧团也形成了自己铁打不动的规律周一至周五演大幕戏,周六周日演折子戏。夏天下午2点30分开演 球鞋,冬天下午2点开演。“这相当于和观众有了约定,我们希望每一个来看戏的观众,都不会白来。”周泳秀说。
2008年10月,在一次政府组织的下乡演出中,天青苑川剧团来到绵阳市涪城区龙门镇演出。“在农村,很多老人都是听着川剧长大的,但他们已20年没看过川剧了。每次我们演出结束后,他们就拉着演员的手不让走。”周泳秀说,这样的场景让她发现,农村的观众需要川剧,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
从2009年春节开始,周泳秀带着剧团送戏下乡,在安县、北川等地演出。可是由于农村群众消费水平所限,剧团下乡演出经常入不敷出。“下乡演一场戏成本是3000元。但是我们下乡都只卖5块钱一杯茶,要收回成本就得有600多个观众,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下乡演出一场,要亏1000元。”周泳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群众需要”,这个质朴的理由,支撑着天青苑川剧团跑遍了绵阳市的每一个区县。此外,他们还经常前往敬老院、福利院和社区、广场进行免费演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