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表达了党和国家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艺工作者要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这不禁让我想起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我曾向总书记汇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肯定了文艺工作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让我深切感受到弘扬发展川剧重任在肩,使我坚定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竭尽全力的决心,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记得2004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郭文景邀请我参与以川剧高腔为创作基础,用音乐会形式呈现的室内乐《凤仪亭》,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首演;2005年和2007年,又分别赴意大利都灵九月艺术节和德国科隆演出。这部历史上第一次尝试将原生态川剧高腔和交响乐结合的室内乐,在欧洲引起了巨大关注,中国戏曲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方式备受瞩目,获得了欧洲主流艺术界的认可。但这样的演出,于我而言只能叫“一只脚迈入”,因为没有展示出中国戏曲的程式,没有戏曲服装,更没有川剧的鼓板,仅是采用自唱自击板的方式完成了演出。但演出的成功,让我收获了更具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自信。
2012年,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艺术节将室内乐《凤仪亭》做成了新歌剧《凤仪亭》,并邀请我在剧中饰演貂蝉。在此之前,林肯中心艺术节从未邀请过川剧演员。让我激动的是,新歌剧《凤仪亭》在室内乐《凤仪亭》保留完整川剧“唱”的基础上,增加了“念”和“做”的表演,让中国戏曲几乎完整展现在美国观众眼前。国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以及一次次地进入主流艺术殿堂,一次次获得喜爱和认可,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我由衷感到自豪,也开启了我对中国戏曲在国际上所能获得地位的全新认知。
今年初,机缘巧合下我终于圆梦——受邀赴荷兰参加第48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颁奖晚会演出。这次演出意义非凡,因为我将带去传统川剧折子戏《凤仪亭》。这次呈现在欧洲观众面前的,不仅是完整的川剧声腔和音乐,还有精美绝伦的头帽服饰、有板有眼的程式动作,是真正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中国戏曲综合审美,能够全方位展示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韵味。20多分钟的传统川剧折子戏演出,从我穿着戏服上场亮相起,观众就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不仅如此,演出结束后,我们更是收到了来自美国、德国的演出邀请及电影商抛出的橄榄枝。此时正值新春佳节,传统川剧折子戏和来自中国的艺术形式为寒冷的鹿特丹带来一股热潮。让欧洲主流艺术界也为中国川剧欢呼喝彩,我的自豪无法言喻。
从《凤仪亭》由室内乐到新歌剧,再到传统戏完整演出,我们所走的路是在逐步完善自我的基础上,打破了川剧固有的表演形式,将川剧与歌剧、交响乐融合,就是为了先让世界听懂川剧,从而让世界认识川剧。有人曾问我,这种跨界演出,是不是你心中川剧发展的方向。我很肯定也很坚定地认为,这只是从无到有、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艺术进行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自信,我要把川剧捧在手上“走出去”,同时还要有个“回归”的过程,真正找到我们中国戏曲的DNA,更好地去传承和发展。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