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名家许明耻从《迎贤店》看川剧幽默感

扮相夸张、语言诙谐、动作搞笑,川剧丑角有着神奇的魔力,一举一动都能让观众捧腹,但在大笑过后,观众又总能从丑角身上获得思考。川剧丑角早在数百年前川剧诞生之初就是在川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逐渐闻名全国并蜚声海内外,以它独特的魅力为川剧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许多优秀的丑角演员也被观众牢牢记住,周企何便是其中的代表。《迎贤店》是周企何的代表作品,他在剧中反串的“店婆”早已成为深入人心无法超越的舞台经典。如今的川剧名丑、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教授许明耻与丑角大师周企何有着师生之缘,说起老师周企何的《迎贤店》,他感叹道:“老师把角色都演活了!演员、角色融为一体,细微之处见功夫,是我心中的偶像。”

“两张面孔一般用”

川剧最成功的人物刻画之一

折子戏《迎贤店》源于传统大本戏《情天侠》,剧中太原籍书生常诗庸千里迢迢,应聘岭南,途中盘缠耗尽,困守客栈,起初穷困潦倒,受到店婆的讥讽嘲弄,在叫卖字画并受义士相助获得银两之后,店婆立刻百般奉承。《迎贤店》生动地刻画了店婆“两张面孔一般用”的势利、丑陋嘴脸,成为川剧丑角戏的经典。

“《迎贤店》我看过很多遍,这折戏生活气息特别浓厚,人物极为生动,第一次看老师周企何演《迎贤店》我就有种被震撼的感觉,老师居然能演得那么鲜活,仿佛演员和角色已经融为一体,真是让人不可企及啊!”许明耻说,店婆这个角色在外行看来也许只是滑稽可笑趣味十足,但在川剧人看来是一大难点:“最难的便是‘两张面孔一般用’,这个店婆在书生潦倒之时讽刺嘲弄,之后见钱眼开阿谀逢迎,这种人物态度的转换非常难把握,必须要做到生动自然才能让观众信服,让剧情有真实感。老师周企何塑造的店婆无疑是最成功的,我认为《迎贤店》不仅是川剧艺术形象塑造的最高峰,也是川剧最有代表性的一折戏。”

“参透人情方为戏”

广交名士亲近市井成就舞台功夫

许明耻告诉记者,周企何曾教导学生“参透人情方为戏”,这句话指的是,演员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社会积淀,广泛结交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才能把舞台艺术发挥到极致。“参透人情方为戏”这种理念不仅是周企何教育学生的名句,也是他成为一代川剧大师的秘诀。

“周企何通过生活中广泛的积累和长期的观察获得了极为丰富的经验,然后完全自如地运用到了舞台表演中。”许明耻说,周企何热衷于和名家贤士结交,艺术大师张大千是周企何的至交好友,张大千酷爱周企何的戏,并盛赞“强烈的夸张性、虚拟性与象征性,这就是国画的大写意嘛!川戏传统犹如敦煌宝窟,值得研究。”还曾多次挥毫以作品相赠。张大千去台湾后,三十年来他与周企何仍有信件往来。周企何曾将自己演出的录音带托人转送,张大千也曾以自己的画册相赠。此外,周企何还十分乐于和市井百姓交朋友,许多厨子、农民、艄公都和他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所以周企何演起各种角色都能活灵活现,非常贴近真实生活。“周企何热爱学习,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同时就常常和高人接触,并且还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些共同造就出一代川剧大师。”许明耻说。

泼辣诙谐 敢怒敢言

川人性格造就

川剧丑角独一无二

川剧丑角充满个性,既是戏剧的个性,也是地域的个性。周企何在《迎贤店》中扮演的店婆讽刺了趋炎附势的市井小人物,川剧的其他丑角戏甚至还讽刺达官贵人、封建皇帝,如此大胆的丑角在我国戏曲中绝无仅有。许明耻笑称,这就是川人勇敢又幽默的体现,是四川百姓原生态的喜怒哀乐表达。

“四川人有着乐观主义精神,敢爱敢恨,敢于拼搏,性格泼辣,”许明耻介绍说,“川剧这个地方剧种就是四川人性格的充分表现,只要有值得批判的东西就在川剧中用丑角表现。”许明耻说,川剧的丑角并非是哗众取宠,而是寓教于乐,观众在大笑过后总能获得人生思考,他认为,“寓教于乐”其实就是戏剧的本义,而川剧巧妙地将它准确把握。

“川剧丑角是‘大雅大俗,俗不伤雅’,虽然诙谐通俗,但不论语言、表情还是动作都绝不低俗。我觉得,川剧的基本个性就是喜剧。丑角戏一直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发扬丑角戏一定能为振兴川剧发挥重要作用。”许明耻说。本报记者 祝丹妮

川剧第一次拍成电影

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川剧的传统折子戏《秋江》《评雪辨踪》和《五台会兄》等节目大受欢迎,更受到周总理的重视。演出结束后,周总理指示把这三个折子戏组合起来拍成电影,定名为《川剧集锦》。电影中名家荟萃,《五台会兄》一折由吴晓雷、陈淡然、任心田主演,《评雷辨踪》由曾荣华和许倩云主演,《秋江》由陈书舫和周企何主演。

川剧丑角许明耻

许明耻与徐倩云同台献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