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用四川话演唱的就叫川剧。

在四川,绵阳有天府川剧“二码头”之称。

绵阳市的川剧团曾经有过无尽的辉煌。1978年1月31日至2月2日,邓小平在成都连看3台川剧优秀传统折子戏,戏曲界的坚冰从此被打破,中国戏曲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个春天。就在这年3月,原绵阳人民剧团在现铁牛广场天青苑演艺中心所在地,演出三场川剧《十五贯》,场场爆满。

那次演出,开启了绵阳川剧的辉煌之路,各地纷纷成立剧团,演出不断,最终推动绵阳川剧走向前所未有的鼎盛与辉煌,接连在央视春晚亮相,喻海燕、蒋淑梅先后夺取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

在编创队伍上,绵阳形成了以陈明星、邹开歧、陈竖琴、杨中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创作队伍和以王似冰等为代表的导演队伍,《陈明星剧作选》《邹开歧剧作选》《杨中泉剧作选》等剧作集在行业内产生重要影响,《华清池》《冰河雪》《白蛇后传》等一大批剧目成为川剧经典剧目。在演员队伍上,形成了以喻海燕、蒋淑梅为代表的高水平演员队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演员十余人。理论研究省内领先,形成了以李德书、唐永孝、杨中泉、刘大军、张承恩、陈永乐、姚光普等为代表的理论研究专家队伍,发表研究文章300余篇,出版理论专著20余部。其中,李德书主编的《三国戏剧汇编》填补了国内空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