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部将在京津苏浙等10省市中小学推广“京剧进课堂”。川剧,能否借京剧的这次突围,走进省内更多的中小学课堂?
川剧早就进了教材
“川剧知识,中学的音乐课一直在教。”省教科所艺体室的曹安玉参与了我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课教材的编写。2月28日,他向记者介绍,我省音乐教材的内容,80%是全国统一要求的音乐普及基本知识,20%是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其中不单有川剧,还有藏羌民族音乐、清音、四川民歌等。
记者翻开八年级 《音乐》教材,有好几页的川剧知识、川剧音乐和川剧脸谱介绍及赏析。记者发现,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教材里专门用川剧的曲牌给 《回乡偶书》这首古诗谱曲。“由于课时有限、师资差异,学生真正由此引发对川剧的兴趣爱好确实很难。”曹安玉坦陈。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就提出了振兴川剧从娃娃抓起的一场传统戏曲保卫战。当时成都市教育局负责 “振兴川剧”项目的体卫艺处副处长周黎认为,传统戏剧要在中小学生中推广很难,主要问题在于唱腔很难被学生掌握。
学校开川剧音乐课
电子琴伴奏的音乐中,学生们一边唱着灯调作曲的古诗《绝句》,一边翘起兰花指,有板有眼地唱起了川剧。这是记者日前在成都东风路小学看到的一节音乐课。
东风路小学的科研项目 《川剧文化资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于2007年4月开题。
“学校与成都市川剧院相邻,他们非常支持我们的 ‘挖掘本土文化精髓,弘扬川剧文化’的实践。”校长李晓彬告诉记者,“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川剧演员,而是培养出大量的川剧观众。”
从上学期开始,东风路小学在四年级2班和五年级2班试点,每周上一堂川剧音乐课。老川剧人王起久义务来校当老师,把电子琴、古诗和川剧结合起来,想尽办法结合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来上课。同时,学校的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也把川剧引入各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生唱川剧古诗歌、欣赏著名选段,学画川剧脸谱,了解川剧人物装饰等。
学校操场的柱子上画上了川剧脸谱,校园铃声改成了川剧音乐,编排了一套川剧韵律操;成立了小小川剧团,把语文课本中的故事改编成川剧排演;开展“我说川剧、我爱川剧”班队会,全校开展川剧歌、川剧韵律操比赛。
融入更多现代元素
但是学生们反映如何呢?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同学,他们表示,学唱川剧有必要,但是学得很枯燥,不像流行音乐那么好唱。
四年级2班的男生郭威告诉记者,刚开始学唱川剧古诗歌的时候,大家还挺有兴趣,可是唱多了就觉得乏味。“节奏普遍慢,而且曲调也不好掌握。”
在该校课间操时间记者看到,学生跳川剧韵律操时,由于川剧对身段的要求高,真正姿势到位的很少,因而,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
副校长曾艳认为,要让学生喜欢,特别讲究教学方法,学校在这方面还在不断总结经验。“我们正在开发川剧的校本教材,让授课手段多样化,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
“川剧应当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才能让孩子们喜欢。”曹安玉说,“光有热情不够,还要具备一定的师资、环境等条件,尤其是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反思、突破。”
“不妨借鉴一下教育部确定的京剧推广曲目选择,其中的样板戏比较好唱易于推广,还有《打龙袍》的那个选段也是非常有趣的。”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原四川省川剧学校副校长陈国礼老先生建议,要强化接受者的“愉悦感”,让其真切感受到中国戏曲瑰宝的魅力。(记者 江芸涵)
(摘自 《四川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