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从元代以来,三国题材入戏的剧目达一百多种。川剧作为历史悠久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其中“三国戏”剧目计有八十余种。在川剧“三国戏”的创作上,黄吉安功不可没,其中影响最大者,当数川剧《江油关》。
黄吉安(1836—1924)名云端,号余僧,是近代川剧史上的剧作大师。寿州(今寿县)人。少时聪明过人,喜读书,酷爱戏曲。曾在清朝为官。因性情耿介,触犯上司被解职。晚年落籍四川成都。过着清贫的生活。其时成都的戏曲舞台上,川剧、昆腔、高腔等均有演出。他与川剧艺人和票友广泛结交,遂由喜爱川剧进一步掌握了这一戏曲艺术形式。黄吉安一生共创作川剧剧本80多部,四川扬琴唱本20余个。他的剧作着力歌颂英雄好汉,鞭挞逆贼、贰臣,并刻画了一批在川剧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妇女形象。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际,黄吉安编写了川剧剧本《江油关》,故事取材于《三国》117回,讲的是蜀汉末年,魏将邓艾偷渡阴平,突袭江油。守将马邈变节,其妻李氏劝谏不成,自缢殉国,邓艾礼葬李氏的故事。川剧《江油关》,旨在宣扬爱国精神,批判投降变节,褒扬李氏夫人忠义殉国的气节,李氏夫人的气节,和不战而降的马邈及举国降魏的后主刘禅形成鲜明的对比,受到后世的尊崇和褒扬。黄吉安把剧情设计为邓艾入关后斩马邈以祭奠李夫人。有人问及何以与史实不符时,他愤慨地说:“马邈投降变节,不忠不义,连自己的老婆都看不起,邓艾不杀他,罗贯中不杀他,我要杀他,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辨忠奸!”该剧后来经多次修改,成为川剧中的经典剧目,大受群众欢迎。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几乎每场必演,成为鼓舞全国抗战的“活报剧”。据说一次在重庆南岸一个兵站演出此剧,当演到马邈被斩时,台下数千名观众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并高呼“打倒卖国贼!严惩汉奸!”在抗日战争期间,《江油关》是一出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成为三国戏《江油关》的一段佳话。
无独有偶。1935年10月28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在北平中和园(中和戏院)鸣和社首演《亡蜀鉴》。《亡蜀鉴》根据黄吉安川剧剧本《江油关》改编。程砚秋饰李氏,侯喜瑞演邓艾,曹二庚扮马邈。当时日本帝国主义者,正在逐步向华北进行侵略,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不抵抗主义,准备投降。程砚秋演出此剧,以抒公愤;《江油关》经过程先生的加工,活现了一位爱国的奇女子形象。剧名取为《亡蜀鉴》,寓意明显,而剧中人李氏的唱词,句句映射现实,有所指喻,尤其最后一句“愿国人齐努力共保神州!”已成为直面现实的呐喊。在原本简略的情节当中揉进了自己的义烈之气,所以会在抗敌御侮的宣传中动人心弦。难怪反动当局如坐针毡,演出期间,北京各家报纸争相报道,好评如潮。但惹恼了当时的国民政府,被指责为借古讽今,弹喻时局,妄图诋毁政府形象,责令停演,梨园公会出面交涉未果,终被迫停演。北京市民,群情激奋,口诛笔伐,甚至集会抗议,百代唱片公司专为程砚秋及《亡蜀鉴》灌制胶木唱片万张,全国发行。一时波及津沪及全国戏剧界,其中又以四川为盛。 这一事件成为三国戏《江油关》的另一段佳话。从此,《亡蜀鉴》成为京剧程派的传承剧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