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院在城区新又新大戏院和嘉定坊带来的川剧专场,为春节中的乐山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传统川剧的原汁原味,川剧演员的精彩演出,让众多的川剧迷和对川剧陌生的乐山人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传统戏曲风。

自2008年“嘉阳河”川剧艺术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乐山川剧的演艺道路一路飘红,成为乐山璀璨舞台一朵绚烂的奇葩。马年新春在嘉州舞台上演的贺岁川剧,只是“嘉阳河”川剧艺术与群众一次普通的互动。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92场深入基层的川剧演出专场,成为“嘉阳河”川剧艺术接地气的生动注解。

川剧贺岁传统非遗给你拜年

“每天上午10:30启动嘉定坊川剧专场,演出剧目包括《五台会兄》、《射雕》、《连升店》;下午则在新又新戏院演出《拾玉镯》、《皮金滚灯》、《做文章》等。”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卫明告诉记者,从初二到初三,为了满足不同市民的需求,他们在嘉定坊和新又新大戏院每天推出两场川剧演出,用传统经典川剧剧目献礼春节,让节日中的市民感受传统川剧的魅力。

在嘉定坊,伴随着舞龙舞狮大型巡游、书画展览的热闹开场、民俗街琳琅满目的特色手工艺品、美食长廊的饕餮美味,位于嘉定坊中心位置的大戏台同样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川剧走进市民更能显示传统艺术的号召力,台下和台上一样热闹。”卫明告诉记者,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很多观众都舍不得挪步,为台上的精彩演出鼓掌欢呼。记者了解到,从嘉定坊首届新春大庙会开始,乐山川剧始终成为庙会的重要参与者。

城区新又新大戏院的川剧专场,则吸引了众多川剧迷前来捧场。容纳300多人的戏院座无虚席,免费的演出令人感受到主办者的真诚。卫明介绍,免费看剧,免费送川剧到基层,他们已经坚持了3年。2013年,乐山川剧演员除在自己的阵地——新又新大戏院演出之外,还在中心城区沫若广场等公共演出场所、区县、部队等地演出达92场,让“嘉阳河”川剧艺术在乐山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开花。

《丑与笑》全省首个贺岁川剧

2010年,根据经典折子戏改编的开年贺岁剧《丑与笑》在乐山隆重上演。该剧通过大胆改编剧情,活用雷人网语,拉近了川剧与现代人的距离,让老川剧迷过把瘾的同时,也让不少年轻观众走进剧场。对于风靡一时的这出贺岁川剧,作为始作俑者的卫明至今记忆犹新,“这出戏酝酿了很久,目的是探索传统川剧的新路径,让传统川剧与现代舞台艺术进行对接。”

《丑与笑》最终请来了当时省川剧院创研室的几名“大腕”,和乐山川剧界共同打造了一出川剧的“探索剧目”,并成为全省首个贺岁川剧。该剧将《皮金滚灯》、《请医》等几出传统折子戏进行了“串烧”,重新演绎出一个完整而又新鲜的故事。“这出贺岁剧既有看点,也有笑点,通过‘戒毒’、‘纠正不正之风’等故事,以讽刺的辛辣手法,提倡社会和谐,弘扬了主旋律。”卫明说,2010年新春,《丑与笑》的问世,让不少对川剧完全陌生的年轻人走进了戏院,这是川剧改革创新的成功之举。

如今,艺术界流行以贺岁的名义提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卫明解释,今后,他们将在合适的时机利用《丑与笑》的成功经验,打造出风格独特的贺岁川剧丰富“嘉阳河”川剧艺术的内涵。

弘扬传统展示“嘉阳河”艺术魅力

新年前夕,除了备战迎新剧目,一出名叫《烙碗计》的传统川剧在新又新大戏院紧张排练。该剧是一幕充满悲剧色彩的大戏,带有浓重的川剧特色:悲中有喜、喜中见悲。为了参加今年在全省川剧流派的展演活动,《烙碗计》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该剧也是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院整理、恢复“嘉阳河”川剧艺术优秀传统剧目的重要工作之一。

“目前,《烙碗计》的雏形已定,在省上正式公布演出时间之后,我们将会进行艺术再加工,力争打造一出传统川剧精品,展示‘嘉阳河’川剧艺术的精髓。”卫明透露,2014年,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院将继续参与各级各类川剧展演活动,继续挖掘传统川剧剧目,在创新川剧艺术上下功夫。

“贺岁剧《丑与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我们在弘扬传统川剧,吸收现代元素过程中迈出的可喜一步。”卫明介绍,该剧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常年对公众开放演出的剧目,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受众群体从老年化逐步向年轻化转移。卫明告诉记者,振兴乐山川剧,弘扬“嘉阳河”川剧艺术,除了良好的创意,更需要相关专项资金的注入,以及社会各界的合力推动。

《连升店》剧照

《做文章》剧照

《射雕》剧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