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精湛的演技、亮丽动听的唱腔深受豫北广大观众的喜爱;她从17岁起唱腔就被省市电台录播和多家音像社出版发行;她的唱腔还被作为浚县大平调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基础资料上报并得到评审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她就是著名大平调演员,浚县大平调重要传人之一,鹤壁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浚县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壮丽。
浚县大平调剧团小演员
李壮丽,女,1966年3月出生,浚县城关镇西街人。其父是著名大平调表演艺术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黑脸王”李德平,母亲是著名青衣、浚县大平调剧团的“大花”王素兰。由于受父母的影响,她自幼对戏曲艺术非常热爱,1978年浚县实验小学一毕业,就入浚县大平调剧团从艺。当时浚县大平调剧团刚刚正式恢复,原来被下放到企业的张玉琴、魏九梅等著名演员都又调回剧团,一时间名演荟萃,阵容强大,她赶上了难得的学艺机会。在父母的教育和熏陶下,她坚持练功,晨昏即起,深夜不息,剧团演出的空挡父母指导她练功,剧团演出时她拔着幕布或者蹲在乐队边儿看老演员表演。那时剧团经常在城市戏院演出,城市公园是她练功的最佳选择,开封铁塔公园、龙亭公园留有她练走场的脚印,新乡人民公园有她拿顶、过前桥的身姿,安阳三角湖公园有她耍枪弄棍的倩影,……她虚心好学,除了跟父母学习之外,她还虚心向团里的张玉琴、王爱英等老艺人学唱腔、学身段、学表演。父母的艺术熏陶、自己的勤奋好学加上她的艺术天赋,她学艺3个月即登台与张玉琴同台演出《打机头》,饰演戏中的薛倚哥,她顽皮淘气的表演、稚气清纯的道白博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初次登台即一炮打响,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演员。随后她又学演《二进宫》、《下南唐》、《断桥》等折子戏,从艺不到两年,就开始参演大本戏,如《铡美案》中饰演皇姑、《雷振海征北》中饰演单金华。她知道要想演好戏,当个好演员,没有文化知识特别是文史知识是不行的,所以她在练功学艺的同时,始终没有放下文化知识的学习,她坚持学习了初中的语文、历史等科目。机会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81年,一个难得的机会来了,安阳地区戏曲学校(后改为濮阳市戏曲学校)面向剧团招生了,她凭着扎实的戏曲功底和优秀的文化成绩,顺利考入了安阳地区戏曲学校,学习戏曲表演专业。当时,正赶上浚县大平调剧团分为两个团,她的父母在浚县大平调一团,一时演员紧张,没有分团时她已经是主要旦角演员,这一分团团里就更需要她了,她只好戏校剧团两边跑。在戏校,她学习了系统的戏曲表演知识、规范的表演技能,在演出中她将这些很好地运用到实际表演中,很快她成了浚县大平调一团的主要演员,演出剧目、饰演角色日增,主演的《雏凤凌空》(饰杨排风)、《春草闯堂》(饰春草)、《包公探阴山》(饰柳金蝉)、《对金抓》(饰黄赛花)等,角色个个成功,场场叫好。1985年她戏校毕业,那时全县年毕业大中专生还很少,她完全可以去文化部门机关工作,对戏曲的挚爱,对艺术的追求,她毅然回到浚县大平调剧团工作。
西路大平调名花旦
李壮丽主工花旦、刀马旦、兼工小生。她嗓音亮丽甜润,穿透力强,唱腔婉转动听,表演细腻真切,不温不火,举手投足皆恰如其分。其参演剧目数十本,擅演剧目有《雏凤凌空》(饰杨排风)、《春草闯堂》(饰春草)、《铡美案》(饰皇姑)、《包公探阴山》(饰柳金蝉)、《对金抓》(饰黄赛花)、《雷振海征北》(饰单金花)等。
她戏功扎实,表演技法巧,花样多,举手投足紧密结合剧情,表现人物恰如其分。在表演她主工的花旦时,如《春草闯堂》中的春草,《李太白救主》中的杨玉环等角色,突出灵巧,善于通过指法、眼神、身段刻画人物性格;在演刀马旦时,如《雏凤凌空》中的杨排风,《对金抓》中的黄赛花等角色,突出英武,通过劈叉、过前桥、乌龙绞柱、脚点翻身等动作配以把子功的表演表现巾帼英雄的英姿;在演小生时,如《断桥》中的许仙,《女太子》中的司马成等角色,突出文静,有时配以折扇,表现书生的文雅。在表演中,她还敢于引进和创新表演技法,以取得良好的表演效果。如在《春草闯堂》演春草时巧妙运用耍手巾的表演技巧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感情。耍手巾的技法是她在戏校时学习的,类似于今天东北二人转的耍手巾,她大胆地用八角巾取代了传统的四角巾,在舞台上运用里外翻花、里外挽花、抖花、转巾、托巾、衔巾、抛巾等多种表演手法,把聪明机智的春草演的活灵活现。在《包公探阴山》中饰演柳金蝉时,她借鉴引用京剧、越剧《李慧娘》、越剧《劈山救母》中舞长绫、舞水袖的技法,在柳金蝉赴阴山一场中,她使用了长8米有余的白色绵绸,运用耍长绫表演技巧,以长绫的抛、接、甩、挽花等绝技,表现柳金蝉蒙冤屈死,仇恨满胸的心情。她在演刀马旦时还经常运用耍翎子表演技巧,通过舞动插在盔头上的两根雉鸡翎,做出多种优美的身段动作,借以表现人物的心绪、神态。如在《对金抓》中,她饰演黄赛花,就巧妙地运用了掏翎、划翎、绕翎、抹翎、颤翎等多种耍翎子的技巧,达到了很好的表演效果。
她嗓音清纯、亮丽,行腔圆润婉转,悦耳动听,吐字清晰。她注意继承西路大平调的传统唱腔,如秋凉双过板、哭剑等他都能演唱自如,大平调的慢板、二八、垛子、流水诸板式她更是唱得流畅优美,尤擅长三搭腔的演唱,三搭腔是西路大平调的一种传统板式,是一句两腔改为一句三腔,并在第一腔后行腔。这种句式出现在唱段的第一句时,称头句腔。而在前三句连续为一句腔者,称三搭腔。她还敢于创新,女声花腔就是她的一个创新的唱法。花腔(即喊腔、讴嗓)在大平调男声唱腔艺术中独具特色,古有“扬腔和讴嗓,五省八州唱得响”之说,花腔接于本腔之后,是一种比二本腔还要高八度的假嗓无字行腔。她在学习传统男声花腔的基础上,巧妙地将尾音用假声翻高演唱,唱出了清亮高亢的“讴--”腔。李壮丽在演唱中善于将三搭腔和花腔结合运用,行腔一波三折,高亮绚美,婉转动听,余音萦绕,乡村静夜,远播数里。她的《李太白救主》中杨玉环的“杨玉环在宫院龙心爱见”一段唱,在慢板中巧妙融合了三搭腔、秋凉双过板、花腔等多种唱法,已经成为西路大平调的经典唱腔。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起,她的唱腔先后多次被省、市、县多家电台录播。在豫北大地,经常可以听到她的唱腔录音,尤其是她的花腔唱响着豫北城乡。1984年,她主演的《见皇姑》及《李太白救主》中“杨玉环在宫院龙心爱见”唱段被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录播。1988年,她参演的《韩信之死》获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优秀奖;1990年,她参演的《盼儿记》在河南电视台播放。2005年10月,她参加河南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地方戏剧汇演,主演的《铡美案》(饰皇姑)荣获集体金奖。2006年,她主演的《见皇姑》及《李太白救主》中“杨玉环在宫院龙心爱见”唱段被河南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她参演的《跪韩铺》等被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她主演的《二进宫》、《见皇姑》、《下南唐》及《徐延昭闹法场》、《李太白救主》、《女太子》等唱段经常被安阳人民广播电台、鹤壁人民广播电台、鹤壁经济广播电台、浚县广播电台播放。
浚县艺苑奇葩
2009年9月,在天津侯台碧轩园怀醑堂,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彦民看了李壮丽的大平调戏曲光盘,听了她的清唱后,赞叹不已,欣然挥毫题字“艺苑奇葩”相赠。
听过李壮丽演唱的人都说她唱的大平调传统、纯正、民族味浓,其实,她不光大平调唱得耐听优美,她的豫剧、京剧、黄梅戏、二夹弦、曲剧等也唱得不错,尤其是京剧,她唱的京剧现代戏《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每次演出都会博得台下一片喝彩之声。她还擅长歌曲中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青藏高原》、《英雄赞歌》等都是她的拿手歌曲。多年来,李壮丽一直活跃在浚县文化艺术舞台上,长期参加送文化下乡,倾情地为广大群众唱戏、献歌,多次参加省、市、县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并获奖。1989年,参加浚县首届“黎阳之声”文艺汇演,京剧清唱荣获表演奖;同年,参加鹤壁市庆祝建国四十周年、第三届“鹤壁之声”文艺汇演,京剧清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荣获优秀表演奖;1990年,参加西安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奇侠出山》的拍摄并饰演角色,该剧在河南电视台播出;同年,参加浚县“人口杯”文艺汇演,荣获个人表演奖;1995年,参加鹤壁市第二电视转播台、浚县妇女联合会联合举办的迎接“世妇会”卡拉ok大奖赛,演唱歌曲《英雄赞歌》荣获二等奖;1997年,参加浚县庆“九七”元旦文艺汇演,荣获二等奖;2005年10月,在浚县新华影院参加家天下超市开业一周年庆典,与王善朴、杨华瑞、海连池、柳兰芳等著名戏曲大师同台演出,其大平调唱段得到大师们的不住夸赞;2010年9月1日,在浚县宏基文化广场参加河南卫视新农村频道“欢乐中原行·走进浚县”现场演出,演唱的大平调《斩包公》中“我就像武皇后稳坐龙庭”唱段博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作者介绍:张鹏,又名张元鹏,号无束斋主人。河南省遂平县人。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书画、戏剧、傩文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创作。醉心于对民间老书画家、戏剧家艺术的抢救、挖掘、整理。著述有《天地有清音》(由冯其庸、魏巍题写书名)、《戏-说河南》(由魏巍题写书名)、《无束斋主人论书画》(由桑凡题写书名)、《无束斋主人诗抄》、《杨靖宇评传》、《张伯驹评传》、《豫剧皇后陈素真:中国豫剧的一曲绝响(即陈素真先生的评传)》、《张鹏画集》、《戴南园评传》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