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平,男,汉族,1938年8月生,滑县人,中共党员,1953年春,拜大平调著名老艺人王喜行为师,并随师入河南省内黄县民兴大平调剧社(后改为内黄县大平调剧团)学唱大平调,同年秋即登台演出,10月随师父到滑县同乐大平调剧社(后改为滑县大平调剧团),向名艺人徐太和、王道修等学习西路大平调的唱法;1956年参加安阳地区戏曲汇演,因饰演《铡赵王》中的包拯一举成名,赢得“小黑脸”美誉;1962年5月调入浚县大平调剧团,1963年,拜西路大平调著名演员张法旺(艺名道妞)为师;数十年来,名享豫北、晋东、鲁西、冀南,人称大平调“黑脸王”。
李德平先后在内黄县民生大平调剧社、滑县大平调剧团、浚县大平调剧团工作,是西路大平调“张派”的第五代传人,是西路大平调的著名黑脸,从艺近60年,一直活跃在大平调舞台,被人称为大平调舞台的长青树。李德平为国家三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省分会会员,浚县大平调剧团领衔主演,主攻黑净,擅演包拯。
李德平唱腔以西路平为主,豪迈奔放,嗓音洪亮,字正腔圆,句句似钟、字字如鼓。他非常注意选用“栽板”、“慢板”、“流水”、“垛子”等板式唱腔与剧情有机结合,还配以尖亮的喊腔,唱腔旋律优美,穿透力强,慷慨激越,丰富多变。他表演大气、作派豪迈、神貌一致。他饰演包公正直、刚毅,大度更具威严;演敬德、焦赞等,则勇猛、威壮,无处不透出豪气,无处不彰显力量。
李德平参演大平调传统剧目及现代戏100多本,担任主演的就有80多本,心记口传大平调传统剧本百十本。他能精美地画出包拯、张飞、徐延昭等30多个大平调传统脸谱,还继承了大平调的变眼、耍牙、耍髯口等传统表演绝活。
李德平注意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借鉴别家唱腔和表演技巧。他学习豫剧李斯忠、京剧裘盛戎的唱法,细心研究琢磨,丰富自己的唱腔技巧。他还注意学习各剧种黑头的表演技巧,如他在《铡美案》中饰演包拯时“跺地一蹲”的动作,学自京剧裘派,《见皇姑》一折中“踢蟒下跪”的动作,学自京剧麒派;在《下陈州》中饰演包拯“打銮驾”的动作造型则学自豫剧李派。他能做到取舍有度、融会贯通,把兄弟剧种的精华巧妙地融进大平调中,丰富了大平调唱、念、做、打的技巧。
李德平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学习实践的同时,注重大平调艺术的传承。他言传身教,不断培养新人,其弟子和孩子都是西路大平调的主要演员,如其二女儿李壮丽、弟子赫万明、李金贵、王国民、秦守增、刘振江、王广莲、李连梅等,再传弟子中的李聚杰、秦贺瑞、张世志、王宁宁、陈平、张软玲等,已成为西路大平调的后起之秀。
1983年李德平被安阳地区评为先进文艺工作者,还多次受到市县政府或部门表彰。1956年、1963年、1979年、1982年先后多次参加安阳地区戏剧汇演并获奖;1988年,参演的《韩信之死》获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优秀奖;2005年,主演的《铡美案》获河南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地方戏曲汇演金奖;1990年,主演的《盼儿记》被河南省电视台录制并播放;代表剧目《铡美案》、《司马貌告状》、《下高平》、《跪韩铺》、《二进宫》等先后被国内多家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李德平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