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府谷二人台国家级传承人的淡文珍,自幼受家庭环境影响而喜欢上二人台,多年来,他不仅凭借自身努力而名声在外,而且还在实践中积极整理与二人台有关的东西,并通过授课、外出演出等形式,让二人台获得更多人的认知。如今,虽已经退休,但他依然乐此不疲,他说:“只要我还有精力能干得动,我将继续把二人台这一民间艺术瑰宝传承和弘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二人台,甚至从事二人台。”

结缘受父兄影响从小痴迷二人台

初见淡文珍,虽然已经60多岁,但整个人看上去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说起话来也总是抑扬顿挫。他每天坚持走路上下班,而且多年来形成一个习惯,准时吊嗓子,晚上时常因为听曲子睡着了,而忘记了摘耳机。他说,自己一辈子都在从事与二人台有关的工作,是二人台改变了他,让他练就了谋生的本事,也塑造形成了自身淡泊名利、追求真善美的处世方式和人生态度。

1951年,淡文珍出生在府谷县清水镇一个贫困的小山村,父兄都从事二人台伴奏,他便耳濡目染,也慢慢喜欢迷恋上了二人台,特别是对笛子、二胡、扬琴等器乐情有独钟。由于天赋异禀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他10多岁就可以跟随镇上的剧团四处巡演,主要以拉胡琴、吹笛等器乐伴奏为主。

1967年,淡文珍考入府谷中学学习。毕业后,因为在音乐方面,特别是器乐上精湛的演奏技巧而被府谷县晋剧团破格录取,从此正式走上了二人台表演艺术的道路。“我们还经常走乡串户,四处表演,最远去过山西、内蒙古等地,所到之处均受到了当地群众热情追捧。”淡文珍回忆说。

保护整理编创曲子近百首

作为一种地方民间演唱形式,二人台最初叫唱小曲儿,多是人们在劳作、行途中用来解闷,或是农闲时聚集在一起自娱自乐的一种演唱形式,内容上多以反映男女爱情、反封建的剧目为主。“由于先天带有的‘草根性质’,二人台艺人大都来自于民间,很少接受过专业培训,尤其缺少表演、编创人才,使二人台一些曲目、剧目濒临失传。”淡文珍说。

为了提升自身的艺术素质,也为了更好地整理保留二人台艺术,1972年,淡文珍去山西接受了两年正规教育,主要以配戏和作曲为主。回来后,他经常利用各种机会,把学到的二人台艺术基本知识向同行、后辈普及,不断提高他们的个人艺术素养和能力。

从1990年开始,淡文珍又被聘到府谷职业技术学校当了10年老师。由于平时教学比较忙,他总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二人台的整理、编创和创新。他或用现代戏曲、舞蹈等的元素来革新传统剧目,或直接新创反映现实生活的二人台作品,先后共编创、新创二人台曲子等近100首,使二人台在传承和创新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他自己也因此先后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让更多人喜欢二人台

为府谷二人台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淡文珍多年来一直这么说,也一直坚持这么做。1984年,他调入府谷县文化馆后,收盲童郝文亮为徒,10多年来,他手把手地教,终于使郝文亮学有所成,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专业类奖项,更被专业类高校破格录取,实现了其盲人也可以上大学的梦想。

像郝文亮一样,淡文珍还培养出了边军、杨外两位盲童,并在担任府谷县职业中学文艺班老师的期间,先后培养出四届250多名毕业生,他们大都被各级艺术团聘用,成为府谷二人台艺术等发展的“中坚力量”。

不仅如此,淡文珍还利用各种机会“走出去”,宣传和扩大府谷二人台的影响力。2009年至2012年,他带领的二人台乐队演奏员先后随府谷县二人台艺术团赴匈牙利等国家以及上海、青海、内蒙古等地参加艺术交流比赛,无论是乐队合奏、独奏,还是为其他节目伴奏,都获得了多项大奖。特别是在青海省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西北五省音乐节开幕式演奏中,获得了个人演奏特别奖,受到中外友人和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

如今,淡文珍虽然退休了,但他还教授10余名学生,并被返聘到府谷县二人台艺术团进行艺术辅导,平时也会利用空余时间去府谷职业中学给学生上二人台器乐课。“我虽然退休了,但还愿意多走进学校与学生交流,让他们了解、喜欢二人台艺术,使二人台得到更好的普及和传承。”淡文珍说。

淡文珍

淡文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