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丁义祥与李福荣(二毛旦)、孙廷高(四朵花)、李飞高(荞面旦)、李占美等人商量组建丁五子戏班,班子保持在10人左右,在张北、康保等地打土摊演出,演出完毕即打包赶往别处。期间,主要演出剧目有《珍珠倒卷帘》、《走西口》、《顶灯》、《观花》、《车倌叹十声》等传统剧。康保二人台凝聚了当时察北地区包括张北、多伦、沽源、商都、宝昌、康保等地艺人们的心血和汗水,也与这些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分不开。艺人们扎实的表演赢得了百姓的欢迎,每逢班子到来演出,百姓兴致高涨,他们围坐四周,尽兴方散。当时流传着“宁卖二亩地也要闹家戏”的说法,这里的家戏,主要指二人台。

1929年,察哈尔省一带遭受大面积旱灾,康保的百姓面临着生存考验。丁义祥等艺人把1929年大旱以来导致的一幕幕惨剧以打玩艺儿的形式编成唱词演唱。后来在改编长篇叙事民歌《大烟鬼卖老婆》的基础上,对其予以进一步加工,最终编成大型传统剧目《回关南》《回关南》讲述的是白三跑到口外当了长工。民国18年口外大旱,为求的活命,白三携妻儿回口里,途中白三病倒,在乔山、任板嘴的威逼下,被迫卖了妻子,领着两个孩子靠卖艺糊口度日。这一剧目由丁五子、四朵花、荞面旦等艺人表演,将生离死别、艰难挣扎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回关南》述说的是移民们的苦难史、血泪史,和《走西口》一样,是康保二人台艺术发展中载入二人台艺术史册的重要作品。

1931年,应张家口北市场茶馆老板马老四的邀请,丁义祥、董举(吹塌天)、孙泰山(满天星)、吕宝善(水仙花)、张有山(三朵花)等人搭班到张家口市演出,他们朴素粗犷的表演形式,有乡土气息的唱腔,诙谐风趣的方言使人耳目一新。从张家口市返回后,丁五子戏班的足迹遍布坝上。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康保二人台孕育了中国北派笛子艺术,其创始人是冯子存。在康保等地长达27年的卖艺生涯,奠定了冯子存笛子艺术风格的基础。冯子存曾在丁五子等班社搭班演出,他们为康保二人台艺术的发展、成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冯子存、丁五子等艺人吸收其他剧种的艺术特点,不断革新二人台艺术,推动了康保二人台艺术在这个地区的广泛流传。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