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二人班。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汉族戏曲剧种。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2006年5月20日,二人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二人台初名“蹦蹦”、“玩艺儿”,主要流行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山西省大同、朔州和河北省张家口。

 西路二人台最初叫蒙古曲,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山西省忻州地区。

二人台最初只是农民在劳动余暇自我娱乐的一种化装表演形式。早期二人台的表演形式比较单一,所唱的多是小曲。

二人台的传统剧目多以描写劳动生产、揭露旧社会黑暗、歌唱婚姻爱情等为主要内容,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另有部分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西路二人台剧目有《打金钱》、《打樱桃》、《打后套》、《转山头》、《阿拉奔花》等剧目,东路二人台有《回关南》、《拉毛驴》、《摘花椒》、《卖麻糖》、《兰州城》等。

二人台的唱腔和牌曲具有优美、清新、秀丽、明朗等特点。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原始曲调由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汉族民歌、晋北民歌、陕北民歌、蒙古族民歌、冀北民歌等演变而来;牌曲基本上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吸收了许多晋剧曲牌、民间吹打乐和宗教音乐。

二人台《月到中秋》剧情介绍:中秋节,烈士军属军妈妈做好饭菜等候兵儿子回家团圆。听到小贩叫卖西瓜,军妈妈准备买一个供月亮,小贩看军妈妈是盲人,多收了钱骗了军妈妈。这时候,兵儿子回来了,军妈妈抱了抱儿子,发现是一位年轻军人。原来,军妈妈的儿子牺牲后,儿子的班长一直关心着老人,在抗灾救援中,班长也不幸牺牲。中秋节来临,为了不让军妈妈伤心,小战士代替班长前来看望。小贩得知后愧疚认错,小战士接到命令赶回部队,三人中秋夜紧紧相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