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8日,内蒙古首届二人台艺术节在这里拉开序幕。享有“中国二人台之乡”美誉的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历史悠久、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勤劳勇敢的土右旗各族人民在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土右旗民族文化底蕴,民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徜徉在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漫游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细细品味我们这块土地五彩斑斓的悠久历史、气贯长虹的灿烂文化、星光闪烁的历史名人、英雄辈出的辉煌岁月、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你不由得会被她的巨大魅力征服和感动! 在内蒙古西部沟壑纵横的高原上,在九曲黄河的怀抱中,孕育了二人台这样一种文化。百余年来,在浩瀚的草原沙漠间流连,扎根于泥土的草根文化,反映最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凝聚着蒙汉两个民族文化精华的二人台艺术,在内蒙古这片丰厚的艺术土壤中茁壮成长,吸纳时代的精华,草原的气息,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历史篇

二人台是在内蒙古西部以及山西河曲、陕西榆林等部分地区极为流行的一种具深厚民间文化基因的地方小戏。二人台的音乐来源于爬山调、码头调、蒙古族民歌,以及外来民歌(主要是山陕民歌)。

内蒙古的二人台音乐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二人台主要流传于乌盟东部的大部分旗县以及与锡盟接壤的山西、河北的部分地区;西路二人台在呼和浩特、包头、巴盟、伊盟,以及山西、陕西部分地区普遍流行。内蒙古西路二人台虽然只有一百多后的历史,早期二人台的曲调除了走西口移民带来的秧歌、道情、社火码头调外,还有相当部分是当时盛行于土默特旗一带的蒙古族民歌坐唱——蒙古曲儿,演唱时蒙汉语言兼用,蒙歌汉唱或汉歌蒙唱,这种蒙汉交融的唱法,被称为“风搅雪”,也叫蒙汉调。如广为流行的《北京喇嘛》,就是由鄂尔多斯民歌《十五的姑娘》的曲调衍化而来。 二人台形成之初,是蒙汉农民闲暇时自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光绪末年,清政府日起色腐败,社会更加黑暗,关里窜来的土豪劣绅、地主奸商看到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经济日益发展的景况,便相互勾结起来,通过开设赌场宝局,进一步压榨、掠夺蒙汉人民的劳动果实。为了诱众聚赌,以达到其欺诈目的,曾将为生活所迫的民间艺人雇来,为其演唱,以纸上引诱群众。由于当时出没于赌场的大多数为投机奸商、地主恶霸、土豪劣绅,他们喜欢的当然不是真正的民间艺术,而是欣赏那些淫词、秽语,一些艺人为了糊口,不得不适全他们的趣味和爱好。因此,二人台这一刚刚产生的艺人称为打“玩意儿”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二人台这一民间艺术形式都向前发展了一步,由业余表演转为职业演出。

到民国以后,二人台已经开始由土默川向四处传播。二人台艺人在演出过程中也对二人台在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随着二人台演出内容不断丰富,其间音乐、表演和服饰也有所创新。经过艺人们的不断努力,二人台从化妆演唱到有故事情节的小戏,并逐渐由曲艺向戏曲衍变。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的歧视、处境艰难,发展相当缓慢,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二人台仍处于“两小戏”的形态。

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将流散的艺人们组织起来,组成剧团,进入剧场演出。民间艺人们有了固定的剧团和演出场所,生活上有了保障,面貌焕然一新,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演出。二人台剧团在整理和改编传统剧目同时,还大量移植歌剧和其他剧种的优秀剧目。 内蒙古西路二人台虽然只有一百多后的历史,但是正如自治区文化厅厅长王志诚在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闭幕活动中说:“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扩大二人台艺术演出市场和影响力,让二人台艺术在中国的戏曲舞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风采。”

成就篇

目前二人台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和弘扬这一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根据中宣部的指示精神,2005年3、4月间,由晋、蒙、陕、冀四省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四省区文化厅、广电厅、电视台参加,连续两次召开振兴二人台艺术联席会议,决定发挥电视媒体优势,通过举办四省区二人台艺术电视大奖赛,选拔新人,推出精品,并通过四省区在培养人才、市场运作方面的一系列合作,争取让二人台像东北的二人转一样走向全国。

在全国360多个戏曲剧种中,二人台虽是小剧种,但是特色鲜明、剧目上丰富、群众基础好,很有竞争力。二人台有较殷实的积淀,而且不断发展、日益完善,形成一支较为强大的专业和业余演出队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今天的二人台的队伍不断壮大,不但有专业的二人台剧团,在各个旗县还有很多家庭戏班子,他们走街串户,每年演出100多场,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不仅如此,在呼和浩特市还成立了内蒙古民族民间艺术学校,在包头的萨拉旗还有乡村戏校。在国家和二人台艺术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收获。如著名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武利平创办了二人台艺术剧团,集培养、演出为一体。另外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在2006年开始招收二人台表演方向的本科大学生,这就为二人台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质的平台,更为二人台的接班人提供了发展的舞台,这也将会是该校办学特色的又一亮点。 二人台从产生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热爱,尤其是在农村,更是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能唱上几句。

有一个笑话就形象地描写了农民对于二人台的喜爱之深——据说有一个村子过年闹红火,大街上唱起了二人台,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一些妇女们挤不上去,就站到房上去看。有个年轻妇女抱着孩子也上房去看戏,她怕孩子摔下来就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攀着烟囱,不料看出了神,结果孩子掉下去了,可是她还抱着烟囱以为是孩子呢!

当然这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却生动地反映了群众对二人台的喜爱程度。

现状篇

然而在当今商品经济发展大潮中,传统的民间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二人台也不例外。许多年老的二人台优秀演员被迫改行另谋生路,年轻一代又少有人学,以致青黄不接,后续无人。在“外患”和“内忧”的夹攻下,二人台目前处于很艰难的时期。内蒙古二人台面临的整体现状很不乐观。

1.难以继承

今天的二人台受到了其他文化的极大冲击,优秀二人台演员被迫改行另谋生路,年轻一代又少有人学,造成“青黄不接”、后续无人的局面。

2.缺少交流

由于地区间的阻隔,二人台艺术缺少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造成了文化阻塞。一个地区,一片地域,不同的生活方式、习俗形成不同的二人台,形式复杂,缺乏融合、交流、统一,导致“各自为政”,固步自封。

3.缺乏创新

它作为一种地方曲艺,其表现为不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还是一脉相承过去的老形势、老内容。没有在新时期的新环境中作出创新、开辟新戏路。造成了艺术与时代脱节,与大众游离。这是二人台艺术没有市场的根本原因。

4.缺乏观念

当今的时代是经济的时代,而二人台作为文化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有真正的发展,即二人台的市场化发展道路。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今天的二人台工作者缺少的就是这种经济观念。缺乏思想观念,就丧失了发展的动力。

5.缺乏市场

二人台现在的市场发展状况很不景气,各地演出机构基本处于自产自销、原地踏步阶段,很多剧团要靠政府的资金补贴才能得以维持,很难取得较大的市场经济效益。二人台艺术的发展现状表明它应进行一次改革,即二人台艺术市场化发展。

发展篇

(专家点评)

① 是二人台艺术魅力不再了吗?答案是否定的。2005年首届四省区二人台艺术电视大奖赛举办期间,在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排练厅举行的呼和浩特市赛区初赛现场,闻讯而来的群众把排练厅挤得水泄不通,更多得人只能站在院子里听,大家心甘情愿地连续站数小时也乐此不疲。“打不完的金钱卖不完的菜,看不厌打樱桃、探病、走口外”,“你拉胡胡我哨枚,咱俩抖上一段二流水”,“二人台真红火,句句唱在咱心窝窝”,这些至今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表达了人们对二人台的由衷喜爱。 随着网络、电视等声像艺术的发展,多现代艺术涌现,二人台也遇到了挑战。可喜的是二人台艺术界的有识之士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在继续传统的同时,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培养接班人 提示二人台艺术市场化发展的基础。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一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传承发展,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努力,青年一代更是希望,是后备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作为祖国未来事业接班人的青少年,是尤其重视的。一位伟人曾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好的学习环境。二人台艺术要培养优秀接班人,就是要重视从小对孩子的培养,把他们逐步培养成为优秀合格的二人台艺术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二人台艺术自身的发展,又能给市场带来好的作品,从而实现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双丰收。

2.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创立品牌节目 近年来,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为二人台的传播带来了强力支持,使其带给观众的途径变得更方便、灵活了,由于电视、广播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因而即时性强,是二人台的很好平台,也是二人台市场化发展迈向前进的重要工具和武器。

内蒙古电视台文体娱乐频道上演的《西口风》,是一档重要品牌节目,它备受二人台观众的喜爱。这档节目是由文化名人武利平任艺术总监,节目演员来自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二人台优秀演员,其中更不乏青年新秀。节目同时吸收新的优秀演员加盟演出,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链,是具有相当人气的节目。

另一栏节目是《西部乡音》的广播节目,它通过与听众的互动交流,播出优秀二人台唱段,与广大二人台爱好者共同分享,也是具有一定人气的节目了。 总之,办好品牌节目,不断扩大二人台艺术的影响力,从而使欣赏二人台的观众不断巩固、培养、扩大。

3.创新发展新剧目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时,应注意创大量的文化艺术精品,实施精品战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真正有理论价值、学术价值、文艺价值,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才能获得较高的社会价值和价值,才能更多地占领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市场,在获得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比一般作品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人台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导下,“从剧本、内容、表演、风格、伴奏、服装、化妆、道具等方面,继承发展了传统二人台艺术,创作了许多反映新时代新人新事的作品,如《秀兰挑女婿》《宝山参军》《妇女代表》等,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但创新大批精品的任务还任重道远,它需要二人台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4.组织起有品牌、有影响的演出团体、个人 著名品牌意味着它必须具有良好的声誉和更多的受众,强调演出团体或个人的品牌是因为他所提供的服务是直接面对观众的,感官性强,优质的服务更有利于打造文化品牌,如著名演员武利平、底文杰、王占昕等,他们的个人品牌就是通过多次的优质演出打造出来的。目前在二人台生长的地区,分散着许多较为优秀的演出团体,他们虽然有自己的品牌,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至今还尚未形成较有影响力的品牌演出团体。这还需要广大二人台艺术工作者转变观念,整合各方分散资源,汇成强势资源,其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

5.政府大力扶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文化产业区有监管和引导的职能。”⑦更具体地,政府应制定法规和出台政策,维护文化市场程序,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为文化企业提供必要和及时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经济政策影响文化产业的布局、结构和方向。 新时期发展的二人台,他作为迈向市场化发展的初期,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保护。河曲县在这个方面走出了新路子,以前一直是“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的薄板形式,而自“二人台作为生产开发”后,很短时间内就激化了河曲二人台的生命力。在创作上,河曲县坚持“留住看家的,发展创新的”,不断地整理和发扬大批优秀剧目。河曲县二人台的发展,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经验,相信只要有创新的思路和得当的措施,内蒙古的二人台就能拥有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①参考:周润静《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市场化初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