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人台”的起源

“二人台”艺术是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在明朝末年,每逢过年过节和农闲的时候,一些闹红火的人便聚在一起,在屋内、院落、村头、广场进行地摊演唱。他们既不装扮又不表演,唱的都是民间流传的小曲小调,有<过大年> <刮大风>等等,这种娱乐活动当时被称为“打坐腔”,这就是“二人台”的雏形。到清嘉庆年间,这种“打坐腔”吸收了姊妹艺术中的秧歌、高跷、旱船、道情等艺术营养,发展为具有一些舞蹈动作,由旦丑两角色一进一退走场表演。逢年过节观看的人围拢在火龙四周,演员和乐队在场内表演,当时人叫“转火龙”,这样“二人台”便由最初的“打坐腔”发展到“玩艺儿”或“二人班”。

2、阳高“二人台“

"二人台"这门艺术何时流传至阳高,史料没有记载。据老艺人们讲,境内最早流传下来的曲调为《八仙庆寿》,初步考察为清咸丰年间牗1851-1861牍产物。因此可以这样说,早在150多年前,"二人台"已经在阳高有了自己的足迹。应该说,"二人台"艺术是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在明朝末年,每逢过年过节和农闲的时候,一些闹红火的人便聚在一起。在屋内、院落、村头、广场进行地摊演唱。他们既不装扮又不表演,唱的都是民间流传的小曲小调。

3、阳高”二人台“的传播

1960年,中共阳高县委、县人民政府,从天镇、阳高(两县当时合称阳高县)城乡挑选出900余名青少年,经过层层选拔,最后录取了18名(乐队6人、演员12名)演职员,于是年3月27日成立了民间歌剧团,首任团长赵生。

196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剧团不断壮大更新,演职人员增加到40人。这一年迎来了阳高“二人台”艺术一个鼎盛时期:一是从乡村走向了城市,转战大同、矿区、雁北各县,影响所及,普遍叫好;二是把节目选择全部改为现代戏,上演了《夺印》《李双双》《白毛女》等;三是由地区组织,第一次赴省城太原公演。

2004年以来,阳高“二人台”艺术进入快步发展时期。是年5月,在晋冀蒙陕四省区宣传部、广电局、电视台联合组织的“二人台”艺术电视大赛中,阳高县歌剧团参赛剧目<借钱>一举荣获二等奖、《闹花灯》荣获三等奖。

4、阳高”二人台“的创新和传承

阳高“二人台”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是盛开在中国艺术百花园中的艳丽奇葩。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各界朋友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这株奇葩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艺术发育越来越成熟,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希望更多的人来领略它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体味它的气息,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欢乐。

为了传承和弘扬阳高县”二人台“我们阳高老乡俱乐部从今天开始,决定面向整个阳高县征稿阳高”二人台“视频、图片,为阳高县的文化做贡献,欢迎阳高的父老乡亲赐稿!

阳高二人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