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今天称之为“二人台”的艺术品种,不但携带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量印记,不但把民歌、歌舞、说唱、戏曲诸多体裁融成一个独特多彩的整体,不但以自己所处草原游牧与高原农耕的文化板块边缘固有的高能激发状态而展示文化杂交优势,更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她还深深扎根于传统赛社文化的丰厚底蕴之中。

明王朝固执地坚持农牧隔离,连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之间正常的通商贸易也力图缩减乃至扼杀。绵延几千里的明长城,从宁复花马池,经陕北三边、榆林、府谷,到晋西北紧贴黄河的河曲、偏关,穿过雁北地区,衔接河北张家口,爬上燕山山脉,伸向老龙头,是这一经济政策的铁证。这政策导致一系列战乱,从瓦剌兵变到李自成造反,直到崇贞吊死景山而告终。

中国近代史尽人皆知的这么多“口”——西口、东口、北口……正是要参照这个政策背景才可得以理解,它们都是以封闭锁国政策的突破身份而载入史册的。

清初曾延缓这一闭锁状态,康熙三十多年才开始扭转。据呼和浩特原归化城先农坛石碑记载,汉族老百姓到口外种地,始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据河曲县志(清同治版)记载: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皇帝批复鄂尔多斯部的请求,在“河保营”开辟汉蒙交易,又“准汉民垦蒙古地,岁与租籽”。“走西口”的经济生活方式,就这样开始了。经历整个康熙年号(1661-1722年),从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携家带眷到口外垦荒的汉族老百姓多达几十万人。《准蒙档》载: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八月二十五日,河曲知县衙门来文,催准格尔旗速报境内务农的汉民,以备汇总呈报太原府……。《大清会典事例》载:嘉庆二十年(1815年),皇帝训斥道:“近年蒙古渐染汉民恶习,竟有建造房屋、演戏听曲之事。”由此可见,这些年月“走西口”已发展到何等程度。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性民族民间音乐成为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性民族民间音乐,提高学院教师的科研能力,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学院确立了以地方性民族民间音乐二人台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课题。

从科研课题确立后,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感到了肩上的重担与压力,一直处于既兴奋又紧张的状态中。之所以兴奋,是因为此选题颇具挑战性。从收集到的材料来看,大多还是处于收集整理阶段,而学术理论研究的阐述只有少量文章,对于学术研究创新的渴望点燃了这个年轻学术队伍的热情。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担心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力不济,对二人台的了解不足,面对杂乱无序、错综复杂的原始资料和文献理不出头绪,从而怕事与愿违,愧对了这个良好的颇具学术价值的科研选题。

在近三年的过程中,科研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认真阅读了有关资料,制订计划,积极深入地到乡村、田野进行调查。先后去内蒙古自治区的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集宁、商都、山西省的河曲、保德、太原,陕西省的榆林、府谷等地进行采风,采访了多位民间老艺人,采录了大量民间的二人台剧目,并于2004年5月在山西省太原市追踪采录了晋、蒙、陕、冀四省区二人台比赛的全过程,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了能更好地驾驭此课题,科研组的同志们先后采访了国内、省内的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吸取了专家们为课题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科研组的同志们先后查阅了包括地方志等大量的文献和多位学者的相关论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