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我已是很久没写影评了,但是看完这部片子却迟迟不能入睡,总觉得想写点什么,写着写着,仿佛看到了影片中的场景就在我身边,它让我想起了很多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Hello!树先生》、《白鹿原》、《霸王别姬》等等。正规的影评算不上,只是自己看完片子发牢骚,没看过这部片子看完片子再读,看过片子如有分析不对的地方还望多多指点,之前自己没拍戏的时候写影评就乱写一气,自娱自乐,想着没人会关注,现在拍片子了,写影评写的不好可能就会遭人唾弃,但凡事都有开始,挨骂就挨骂吧!
影片一开始就是火红的天空,镜头下摇,到天地交接的地方音乐响起,声画分秒不差,远山也只能看到剪影,镜头并未停止一直摇到屏幕全部黑掉,由天到地一个轮回。——“谨以此片献给二人台,以及中国西北以及中国西北晋蒙陕冀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人们”,导演开场一个镜头加上几句话已经将自己的野心完全展现了出来,他在潜意识的告诉我们,《美姐》不单单是在讲一个故事,他所要讲述的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人们。
影片一开始一孩子时期铁蛋的视角走向厕所,美姐在蹲厕所,几句简单的对白将美姐的人物性格表现淋淋尽致:铁蛋:你是谁呢?,美姐:我是美姐,铁蛋:美姐是谁?美姐:美姐就是美姐,还问美姐是谁。体现了此刻年轻美貌美姐的自信,美姐就是美姐,还问是谁!儿时铁蛋不懂事:“俺们站着尿,你是蹲着尿?”,一句孩子话,美姐犯不着较真:“你娘尿是站着?”
影片开场第一段二人台,美姐唱的是一个闺中怨妇,台下人听得入神,然而戏还没有唱到一半,便被人砸了场子,文化大革命开始,严禁二人台演出,美姐走西口,那时还傻里傻气的铁蛋还一直闹着要娶美姐。十多年的时间很快过去,很快铁蛋长成了20岁小伙了整天无所事事,铁蛋父亲也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唱二人台被被残害成了瞎子,铁蛋妈妈一句“吓死人了”,让我们大概领略到发生了什么。此时美姐又从西口外回来,铁蛋的妈妈竟然一眼没认出来:谁呢?美姐:“我”,铁蛋妈妈“你是谁呢?”这些台词正和当初年幼的铁蛋问美姐是谁一样么,然而此刻的美姐没有像当初回答铁蛋那么回答铁蛋的妈妈,只是感叹道“哎呀,这个二嫂连我也不认得了!”此时的美姐已不再是当初那个自信的“美姐就是美姐”的美姐了,眼角清晰可见的鱼尾纹已经告诉告诉我们——美姐老了!
接着美姐的三个女儿跟着登场,和美姐一样,当铁蛋遇到接下来三位依次和他发生关系的人物第一次相遇的时候引入的话题仍然是厕所,与美姐不同的是,三位女儿路途长远,急着如厕,此时的铁蛋定是不会上去傻问“你在这里弄甚呢?”,而是坐在秋千上看着她们从眼前跑过去,三个人物出场很有意思,大姐(美姐大女儿)跑在前面,二姐拉着三姐的手跟着后面,厕所的墙不高,站在里面的话大腿根部以上都可以看到,镜头移开了她们,就在三位人物快要出镜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镜头上的细节:大姐还在解裤腰带的时候三姐已经直接解裤蹲下来,而影片开场铁蛋尿尿的俯拍镜头告诉我们三姐蹲那个位置是没有可以方便的地方的。而此时导演还特意交代这三位还未出嫁的大家闺秀的这一举动,想来也是为后面的叙事做铺垫。
“山也挡不住风,雪也挡不住春,山神也挡不住人想人”导演用二人台和美姐在舞台上唱二人台引入铁蛋的爱情发展,接下来大姐与铁蛋情投意合,两人逐渐走到了一起。然而,铁蛋家庭贫寒,美姐不愿意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他,父命难为,大女儿远嫁蒙古包,蒙古包内,导演的广角镜头特意交代餐桌上摆的不是铁蛋家里的面食,而是荤菜,铁蛋追了过去被打得昏迷不醒。村里人迷信,请来了女巫婆,接下来一段女巫婆给铁蛋治病的戏份很有意思,我们来听听巫婆口中唱的什么!镜头由女巫婆脸部特写切到全景:面目狰狞的巫婆几乎用呵斥的语气唱到:“那一年,狐仙庙上把戏唱,领女人狐仙庙里,你做了点甚?惹得狐仙把气生,叫你眼睛看不清”唱完这句巫婆猛的拍了一下桌子,铁蛋父亲身体一颤,同时美姐看向铁蛋父亲,“要想你儿保活命,必须娶一个哑女人”巫婆唱到“必须娶”的时候,美姐再次看向铁蛋的父亲,此时用的又是特写镜头,美姐满腹心事。影片前面交代美姐的二女儿是一个哑巴,在还没有唱出“哑女人”的时候,美姐是已经有反应了,剪辑师完全可以在唱到哑女人的时候给美姐特写,因为这样才关系到美姐,美姐才会出现脸部表情的变化,然而剪辑师却把这一动作提前,我们知道在电影剪辑上,不是可以随随便便下刀的,每一个动作的完成和下一个镜头的切入都是很有讲究的,在这里剪辑师深谙导演的意图。那么,女巫这段唱的故事主人公是谁呢?显然,是铁蛋的父亲,而那个领到狐仙庙里做了甚的“女人”又是谁?没错:正是美姐!这一段戏不但为接下来美姐哑巴的二女儿嫁给铁蛋做铺垫,也交代了影片一开始美姐和铁蛋父亲台上眉来眼去假戏真唱的伏笔,当然也告诉了观众为什么一个唱二人台的人在后来怎么会把眼睛唱瞎,而不是把嗓子唱哑,同时也可以理解到10余年后铁蛋的母亲没瞎都没认出来的美姐,居然被已变成瞎子的铁蛋父亲凭声音就听出来了是美姐,这说明他是一直惦记着美姐的。影片也没有去讲述铁蛋父亲是怎么被弄瞎的,也没有讲述女巫婆是怎么知道这些情况的,但是影片讲述了村里愣三看到了“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冲眼了”,也就是铁蛋和美姐大女儿在草房的事,“铁蛋在草房里面,大白屁股•••”被人看见了,而且在村子口一群人面前议论这事,对于这一点,导演也是点到为止。
接下来铁蛋离开家里出西口唱二人台,和铁蛋一起出去唱二人台虎虎因为反串唱二人台女声,遭到台下男人们的调戏,被台下大妈骂“穷的娶不上媳妇,急成那样”,这里导演很直白的借大妈之口表述了那个时代乡村年轻人性压抑的囧状!同样,这一句“穷的娶不上媳妇”不正是中了铁蛋的下怀了么,“呼啦啦想起我的那个老伴伴,老伴伴活着,家里头好”此刻铁蛋心里面还未忘记的美姐大女儿,“老伴伴下了世,留下一个人我孤单单,哎呀呀呀~死了老婆心里头难啊”,物是人非,这里用二人台中的词“老伴伴下了世”印证现实中昔日和自己相爱的人如今已嫁做他人妇,唱着唱着铁蛋就忍不住的站在台子上哭了。
上面戏份论述年轻男性“性压抑”这一话题,影片接下来也毫不掩饰的展现同一时期中年妇女的“性压抑”,铁蛋在外唱二人台的时候,也遇到了“白糖大嫂”的挑逗和骚扰。演出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观众一路追随相送。而家中老父因为眼瞎没能出去,只能在家中对着毛驴唱。在这里,导演插入一个小插曲:演出的时候铁蛋借住他人家,屋里小女孩要求母亲给铁蛋杀羊吃,临走时一直跟着团队的车后面跑,舍不得铁蛋的离去,这段剧情的加入是为了与影片前面美姐走西口铁蛋跟着车子后面跑相呼应的,在那些孩子们的心中,都住着一个“美姐”,大有意大利浪漫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感觉。
后来铁蛋升了剧团的副团长,导演在拍铁蛋讲话这段戏也很讲究:背景墙上贴的就不仅仅是毛泽东了,还有各位马克思们(后面具体论述),一席客套话讲完,团长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此时影片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新时代的到来,民主主义之风渐起,然而台下的剧团团员似乎一点都不关心“没了,发工资”台下一致说道,在这个跟剧团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的圈子里,没人关注这些,就像村里面没人会关注大堂之上“挂的是谁”一样,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现实的需要。
铁蛋当上了副团长之后,美姐的第三个女儿“三姐”出场,三姐出场,场景是二人台剧团招聘,面试官是铁蛋,此前铁蛋的母亲已经是和铁蛋说过不要让三姐进团,然而三姐还是去了,活生生的又一个新的“美姐”,她从从头到脚都散发着年轻女子的时尚气息,领口挂着一个黑色的墨镜,袖口挽起,花裙子。出场的时候还特意带着个古式大块头录音机,一曲《甜蜜蜜》,“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导演把邓丽君的《甜蜜蜜》用到了恰到好处,“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啊~~在梦里”镜头大特写,铁蛋眼眶湿润,“梦里,梦里见过你,是你~~~~”是啊!铁蛋似乎在哪里见过眼前的这个女子,他想起了那个曾经在自家大院唱二人台的美姐,不禁热泪盈眶,失手按翻面试的桌子,东西摔了一地。个人还是很喜欢《甜蜜蜜》这首歌,不仅仅是因为邓丽君,更是因为看了陈可辛执导张曼玉、黎明主演的电影《甜蜜蜜》,这是一首1979年的歌曲,1979年被认为是1970年代末期,也是中国正式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道路的第一年,大的时代背景交代,也为接下来影片“二人台”没落交代年代背景。
时代变迁,当铁蛋的剧团还在唱着二人台的时候发现观众们已经涌向了对面舞台穿着裸露服装跳着劲爆舞的场地,此时,他们不但没有反感,反而学着他们跳舞的样子,扭动着身体,铁蛋也对着电视学着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模仿着节奏和舞姿,舞台上不再是以前那些二人台了,剧团的人也学着穿上奇装异服,在舞台上唱着跳着劲爆的歌舞,二人台古朴浑厚的唱腔也逐渐的在被时尚动感的流行音乐代替,接下来,便是三姐以说出“姐夫你放心,我不是处女”来勾引铁蛋与之发生关系,当然三姐喜欢铁蛋的剧情在之前都一一做了叙事的铺垫,我就不再一一赘述,铁蛋也喜欢三姐,他抵挡不住那种来自“美姐”一样散发青春气息和活力女孩。然而,铁蛋压制住了,他不容许三姐和其他男人乱搞,自己却又不敢承认自己喜爱三姐,这里导演所要描述的就是铁蛋的压抑了,来自已经有孩子的家室,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三姐,铁蛋只是“发乎情,止于礼”在隐忍。最终,铁蛋选择离开了剧团,回到了家里。在铁蛋拒绝三姐的时候,三姐的一句“你要走了我让你后悔一辈子”也已经隐晦的表现了接下来三姐的命运。这里顺便提一下虎虎这个人,虎虎在影片中舞台演出永远都是反串,如果说影片中那些贫穷讨不起老婆的人的性压抑是直白的表述的话,那么虎虎的爱情观已经升级到了同性的倾向,他似乎喜欢上了铁蛋,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影片中的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69分10秒的时候,这个镜头是铁蛋和虎虎睡在一起,这个并不是什么怪事,因为在外演出,临时凑在一起睡很正常,但是大家仔细看看虎虎是怎么睡的,他睡的时候一只手是搂着铁蛋的腰的,这段戏导演完全可以设置成为另外一种睡姿的,接下来铁蛋翻身抽烟,而虎虎则一直看着铁蛋这是在告诉我们虎虎对铁蛋的某种感情。在影片63分21秒的时候,虎虎拿着棍子打着三姐教她练舞,铁蛋救过虎虎,且和虎虎一直都是很好的关系,对副团长铁蛋的亲戚没必要用这样的手段来训练,显然虎虎对三姐是不满的,原因就是他看这个从内到外都喜欢铁蛋的人不爽!后来得知铁蛋谎称给自己买的东西送给了三姐虎虎肯定受不了了,所以出现了接下来便出现了赶三姐出剧团这么一出戏,而且这个消息还是虎虎通知三姐的,是谁在背后捣乱,不是铁蛋,也不是团长,是虎虎在背后捣乱。
对于影片最后两个镜头,刚开始没看明白,也不敢妄意的猜测导演的意图,后来回看才发现导演精心的安排,才发现原来导演藏得这么深。整片都在通过艺术首发叙事,包含“性压抑”这么一个话题,最后两个镜头想表现什么呢?一个镜头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莜面,铁蛋妹妹没给自己的丈夫愣三加醋,一个镜头是铁蛋,女儿和二姐躺在床上的倒画面镜头,三人讨论。愣三这个人物曾经出现在影片之前揭铁蛋老底的时候被打过的人物,当然也是后来娶铁蛋妹妹为妻的人。写到这里,然后再回到影片开始24分钟的时候,可以看出来,美姐在台上演出,台下的愣三不断地往二姐身边靠,也就是铁蛋和大姐恋爱的时候,愣三也正对二姐产生了好感,而整体影片为了不跑题又不能过多的去描述愣三的感情路线,和铁蛋一样,在感情上愣三爱的女人是二姐, 然而二姐嫁做铁蛋的妻子,愣三最后阴差阳错的娶了铁蛋的妹妹,后来导演还对这个潜在的支线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在影片69分43秒的时候,愣三回丈母娘家(此时愣三已经娶了铁蛋的妹妹),带来了“铁蛋捎回来的”给二姐的裙子和“铁蛋女儿”的背心,起初铁蛋母亲很是惊讶“你们还去你大哥那儿了?”后来铁蛋妹妹解释说是铁蛋这两年出去做生意常去铁蛋那里,而且告诉铁蛋的父亲铁蛋这两年混的“可以的,可好了”,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铁蛋真的混的很好么?从影片中剧团要求发工资团长的表情可以看出来剧团根本没有挣到什么钱,或者是被团长贪了都说不准。接下来铁蛋妹妹一句“姑姑想要,他小气的啥也没给姑姑买”,那么这些东西是谁买的,其实都是愣三买的,而铁蛋妹妹一句“你爸爸给你买的好衣裳”其实正是说中了事实,显然此时她对这事压根不知情。影片结尾铁蛋两手空空的回家,看到家中的电视机还好奇电视机是谁买的,也表现了这些年愣三压根就没和铁蛋见过面,而且导演在影片铁蛋和二姐入洞房的时候很明白的交代了铁蛋和二姐同房并没有发生关系,还特意的为铁蛋和二姐拜堂的时候最后一个夫妻对拜铁蛋挣脱开摁着愣三和二姐拜,然后被铁蛋爹打的这样一段戏,这段戏绝非刻意加上的。那么,铁蛋最后抱的那个连自己“大大(爸爸的意思)”都不认得的人,也就毫无疑问的是愣三的女儿了!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二姐,二姐在全片出现的不多,但影片《美姐》出的几张海报还是以二姐为海报人物主体,那么也就是说二姐才是导演想去赞美的真正的“美姐”,她也是一个性格很鲜明的人物,她和大姐不一样,不会说嫁给谁就跟谁,她拒绝拜堂,她拒绝和铁蛋圆房,这些都很鲜明表现了这个哑巴女人性格的刚烈和对自己爱情坚守!同时她也不像三姐一样轻浮,她有她的爱情,只是自己的命运被母亲一手操办,无奈的嫁给铁蛋。然而,这一切,铁蛋都不知道么?当然,铁蛋没那么傻,他在离开那个让他一点留恋的家庭的时候或许还有想过回来和二姐好好过日子,不然也不会和楞三说出“照顾好我爹娘,我妹子嫁给你”铁蛋是知道自己亏欠愣三的,那个曾经和他一起去蒙古包试图把大姐抢回来的人,其实一直都是自己的好哥们,这句话的含义不仅仅表现在临走时的担心,也体现了铁蛋的对楞三和二姐爱情的尊重,只是他把他的补偿建立在了另外一个女人的痛苦之上,那就是他的妹妹!从全片来看,铁蛋妹妹和生活在那里所有的女人一样,他们的命运似乎从来不在自己手中,一切都有父母来安排。影片结尾倒数第二个镜头:铁蛋的妹妹在给几位亲人加“醋(吃莜面加醋好吃一点,当地人习惯)”的时候没有给愣三加,愣三吃醋了“就没给我倒”铁蛋妹妹回了一句“你不会自己倒?”这说明铁蛋妹妹和愣三之间是有矛盾的,这里矛盾的原因也就是愣三根本就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媳妇。我们来整理一下倒数第二个镜头:最先吃“醋”的人是铁蛋,他的吃醋不仅仅体现在愣三给家里换了台电视机,混的比自己好!连自己的“女儿”也是愣三的,其实写到这里,我们可以体会一下铁蛋的内心,他内心所承担的实在太多太多。接下来吃醋的人是铁蛋的妹妹,不言而喻。接下来是铁蛋爸爸,二姐,铁蛋妈妈也要吃醋,这三个人为什么也吃呢?其实导演想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个坐在桌子上一直没动碗筷的铁蛋女儿身上,她在干什么?试想一下,如果我是导演,在拍这段戏的话,不想表达什么的话,也一定给她弄碗莜面吃,大家一起吃面吃醋!多和睦!然而事实不是这样子的,女儿眼神一直盯着愣三。这个导演使用的是长镜头,接下来的众人吃面到铁蛋妹妹一句“娘捏的莜面少了呀”,这个过程中没有一句对白,眼看这面都快要吃完了,妹妹的解围也提醒着我们:一个这么长时间没回家的人,坐在一起吃饭,连可以聊的话题都没有么?大家只是在用快速吃面来掩饰自己的内心的复杂情绪。当然,铁蛋妹妹这句“娘捏的莜面少了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铁蛋家庭经济的现状,想想那个孩子多年没回家,一回到家没有肉没有菜,仍然还是吃莜面,而且莜面做的也不多。可想而知,铁蛋此刻吃莜面的心情有多么的辛酸复杂!我阅片量不多,最后一个倒过来画面镜头的拍摄剪辑方式还是第一次见过,是机位不方便摆在床上拍正面?显然不是的,懂得剪辑人都明白,我就不再一一解读了,在这个镜头里面铁蛋对自己妻子二姐的评价是“妈妈不傻,妈妈是这个世上最好的妈妈”,已经表明铁蛋对二姐的原谅,准备安安稳稳的和二姐过接下来的日子。这个镜头里面提到铁蛋提醒女儿读书这点也是很重要,因为导演要在这最后的一个镜头引出下一代人,从一个孩子到一个中年人,历经太多太多,二人台的命运让铁蛋知道了时代在进步,他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到这里,影片完成大西北上生活的一代人感情故事的结束,同时也寄托了对下一代人的希望!
细细品味一下影片《美姐》中的三位女儿,有人评论说美姐这三个女儿正好代表着男人的三种异性爱恋关系:大姐,两厢期许而不得,悲剧的初恋;二姐,迫不得已地获得而不爱,阴差阳错的婚姻;三妹,主动奉上而不能也不可以得,具有道德约束性的婚外恋。作为铁蛋的性臆想对象,美姐,则通过生育的方式,化身为这三个姐妹。
影片也在整体西北人精神状态前面也做了一些描述,纵观整个影片会发现,铁蛋家中大堂中央始终挂着毛泽东的照片,即便是美姐再次遇到铁蛋父亲再谈文化大革命对他们迫害有多严重的时候,导演给的背景墙上依然贴着毛主席的照片作为影片画面的背景,这种无声的讽刺,也从侧面反映西北人民的质朴和善良。同样在他们遇到天灾干旱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他们所供奉的恩泽,而是求庙里的奶奶,铁蛋一句“庙都快塌了,奶奶在不在谁知道呢”,显得对这些神灵毫不在乎,在愣三揭露铁蛋和大姐草房事的时候后来还骂愣三“眼睛上火,还讲迷信”,这与影片后面的铁蛋和美姐二女儿结婚之前的幻想巫婆说只要他和二姐结婚父亲就能睁开眼睛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大姐刚刚嫁人,那个时候毫无精神支撑的铁蛋也开始迷信了。直到影片结尾铁蛋回到家中发现家中添了些家具电视的时候,电影镜头给了这些物品一些强调,虽然因为电影构图和遮幅看不到大堂“挂的是谁”,但是画像下面的一排“毛泽东同志”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在告诉我们生活在那里人民的精神状态其实一直未变。
最后谈一下影片本身,导演启用了冯四(演员饰演铁蛋文化程度只到小学三年级,认不得几个字,但经过父辈的熏陶,还是深深的喜欢上了二人台,并把向更多的人推广二人台作为自己的理想)来饰演男主角铁蛋,显然与影片中20多岁年轻小伙铁蛋的年纪是不相符合,然而流行文化主导的当今社会,已经没有青年演员能够演唱二人台,导演选择他是在尊重艺术的同时还顾及到二人台原汁原味,这不正是影片中对传统文化流失的控诉这一主题的现实版再现么。写到这,又想起了《美姐》电影的情欲版预告和赤裸裸的海报,初看时很是惊讶:虽是在极力的表达原始性欲的压抑和解脱,黄土地上生命的张力,但也甩不掉色情宣传的头衔,影片宣传(从网上看一下对郝杰的采访,他表示这些都不是他本人的意愿)方这种情色营销也正如影片中铁蛋所在艺术团的对劲爆热舞表演妥协的现实版写照,影片中那些奔着买票看劲歌热舞的场面又让我想起来如今电影院人们纷纷涌进给他们带来“新鲜”感的影厅。现代社会的压力和生活工作上的快节奏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走进电影院的时候只是在寻找感官的刺激和精神上的放松,似乎没人再关注那些听不懂看不惯的老古董了,二人台的命运是注定的。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还是观众决定主流电影的走向的市场,“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影”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口号了,而是现实的选择。郝杰能够拍敢于拍这样的题材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好口碑差票房在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止一例了,然而在我看来,票房的惨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的电影还在不断的涌现出优秀的青年电影人,他们还在关注着中国那些即将流失的传统文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