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发展新路径——康保县以文化振兴促富民强县纪实
康保县针对发展中既不能走传统资源型路子,又不能照搬发达地区模式的县情实际,大力实施“文化亮县”战略,将文化建设、文化梦想和文化追求纳入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大坐标,内聚合力、外树形象,深度融汇、创意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生产要素集聚不足、发展被动吃力局面,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事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树立文化自信,夯实文化振兴基点
为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康保主动查找思想偏差,主打多元牌,以转变观念、健全机制、增加投入为突破,奠定了文化发展坚实基础。
他们充分吸纳国家级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对康保的文化进行战略设计、科学布局,将文化融入到全县对外开放、特色产业等多个领域。修订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若干政策,在土地、财税、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面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在体制机制运行上给予有力保障。
同时,康保建立健全了文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文化事业发展的组织和协调,在组织架构上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奖励扶持等方式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扶持,切实将文化产业做实。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振兴支点
面对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康保不断放大优势,叫响品牌,让文化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传承创新品牌文化。做优做大康保二人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品牌,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二人台文化大剧院等文化产业项目,与中国戏曲学院对接成立了“中国康保二人台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教学实践基地”和“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教育中心民族艺术传承基地”,为康保二人台艺术的传承发展、创新繁荣提供了更大空间。通过举办“康保二人台艺术节”等特色活动,使康保二人台走进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登上法国巴黎、荷兰鹿特丹国际舞台。
——整理发掘历史文化。对境内西土城、金长城等9个古城址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深度开发,其中西土城城址初步探明是辽金中后期罕见的大型边贸城市遗址。成立西土城城址保护领导小组和保护工作站,组织申报“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启动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通过定量发掘,配套相应旅游设施,打造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辽金皇家度假胜地精品旅游路线。
——开发培育本土文化。成立了康保县作家、影视摄影、奇石文化、书法美术、历史文化民俗等协会,建成了康巴诺尔文化博览园,为本土文化发展创设有效载体和平台。举办了海内外诗歌征集评选活动,充分激发了大众的创作热情。特别是以“草与草原”为主题的诗歌作品进入北京地铁,成为了一道亮丽艺术风景。此外,《王昭君》等影视精品先后在该县取景拍摄、制作完成,有力宣传和推荐了康保的风土人情;专题片《康保肉石盛宴》在央视热播,引起全国各地收藏爱好者瞩目。
——不断壮大旅游文化。用创新的理念做活旅游大文章,先后举办了“草原风筝友谊赛”、“草原冰雪欢乐世界”、“草原湿地国际马拉松”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实现了草原文化、二人台文化、乡土文化、冰雪文化、娱乐文化等本地资源与外来资源的有机融合。特别是他们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契机,开展了以“草原明珠、绿色康保”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旅游活动走进北京市东城区活动,唱响了“文化为媒、商贸唱戏”主旋律。
筑牢民生理念,定位文化振兴落点
发展的成果最终要惠及群众。为此,康保以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近年来,他们逐步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全县15个乡镇、326个行政村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建成3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充分发挥了文化阵地作用。同时,他们在县城先后修建了多个以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广场,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并同步推进康保二人台戏迷俱乐部、康巴诺尔书画院、康巴诺尔文艺沙龙、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以中国康保门户网为平台,康保还多形式宣传地域文化特色,邀请各级媒体来康保进行专题节目录制,充分展示康保整体形象;有效发挥文化志愿者队伍作用,开展常态化文化帮扶、文化辅导、文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自办“文化大院”、兴办演出队和放映队等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公办公建的有益补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