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是起源于山西河曲,形成于内蒙古,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地方小戏,又称“二人班”。因为其剧目大多爱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二人台”。各地的“二人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内蒙古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西两路。 二人台艺术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岁月的脚步在黄河流淌过的黄土地上深深扎根,随着生活在这一方水土上的人们的世代相传。作为一个蒙汉文化兼容的剧种,它产生于民间最底层,常常处在近乎乞丐的境地,这使得二人台艺术与人民群众保持着最为密切的联系,折射出民间最朴实最真诚的思想感情,成为一种真正的民间艺术。二人台的产生和发展与我国历史上的一次人口大迁移“走西口”密切相关,走西口时间约始自明末清初,历时300余年。当时山陕地区的人们由于生活迫,背井离乡,去内蒙河套地区讨生计,自然也就把当地的习俗和文化也带去了,形成了蒙汉的文化交融,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蒙古曲儿”,也称“风搅雪”。“蒙古曲儿”演唱时蒙汉语言兼用,蒙汉民歌兼唱,后来这其中的汉族民歌受到蒙族民歌的影响,曲调和音韵都发生了变化,具有一种特殊的地方色彩。后来受到中原传来的各种戏曲形式的影响,蒙汉民间艺人的“蒙古曲儿”的基础上,吸收社火中的民间舞蹈,有以前的民歌坐唱发展为化妆演唱,也就成为了现在的“二人台”艺术。“二人台”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底蕴,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形式方面,“二人台”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内容方面,“二人台”具有民间性、反叛性和喜剧性等特点;语言方面,“二人台”质朴鲜活、妙趣横生。
现代历史上对民间音乐的整理研究工作,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一开始。当时,中国成立了“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但由于,但由于处在抗战时期,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工作还处于局部地区的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中国音乐研究所,着手收集、保存整理了大量的民族传统音乐资料后因文革浩劫而终止。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了这项工作,对个省、市自治区的民间音乐开始了普遍而又深入的收集整理。作为广大人民喜爱的地方戏曲“二人台”再次被广大人民群众唱响,并登上了大雅之堂,政府成立了二人台学会,这为“二人台”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还有文化局的文化团体下乡巡回演出,举办各种比赛。学术上对“二人台”也相当重视,使得“二人台”由原来的口传心授变得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使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且使它的审美品格和艺术形式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这都为二人台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但是现在来看,很多年轻人认为“二人台”不入流,登不上大雅之堂,将更多目光投向了流行音乐,喜欢民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职业、业余“二人台”剧团面临着新老交替,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二人台”的保护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总的来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软实力逐渐成为各个国家相互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真正的强国,不仅仅是经济发达,而是应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统筹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从内而外的强大,才能真正的强大。因此,对于“二人台”,这个土生土长在我国这片土地上的地方戏曲音乐,我们必须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去保护传承,进而更好地发展它,使其能够连绵不断的延续下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