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美姐》,是来自于北电教授苏牧,教授评价该片是2013年最好的华语电影。后来才逐渐了解到,这部由80后青年导演郝杰执导的第二部作品,在今年暑期刚刚过去的FRIST青年影展上大放光芒,在获得了众多奖项同时,也给了该片能在影院上映的可能。而在上映前夕,该片被发行方,媒体冠以“性”题材电影的标签而大肆宣传,可在真正看过本片后,观众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部纯洁到近乎于“小清新”的文艺片。而就其作品本身所具备的艺术价值来看,也远远要比影片所卖力宣传的“性”元素有看点的多!
作为一部讲述黄土高原上农民原始生活的农村题材作品,《美姐》用现代化的镜头语言真实刻画出了上世纪6,70年代晋西北农村人民的生活状况,娱乐活动。而其中最大的特色,便是那颇具晋北风味的二人台演出。早在导演的处女作《光棍儿》中,二人台元素便已初见端倪,对于影片“性”主题的表现也起到了间接性的推动作用。因而在《美姐》中,这个元素便索性贯穿全片,成为了影响主人公人生历程的最重要因素,不论是爱情上还是事业上。如果说在《光棍儿》中二人台元素的加入是起到赤裸裸的性暗示的效果的话,那么在《美姐》中,二人台已不再单单是暗示“性”,更是郝杰导演对于上世纪晋西北二人台文化的一次怀恋与致敬,就如同导演在电影一开场就明文告知的那样!
生于河北偏远农村的导演郝杰,对于二人台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二人台,作为一项“高雅与低俗并存,素雅与荤腥齐飞”的民间艺术,其知名度或许远远不及与其表现手法类似,但主题内涵却大相径庭的东北二人转。可直到今天,在中国晋西北的一些偏远农村,二人台文化依然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当地百姓的婚丧嫁娶息息相关,通过通俗易懂到甚至是有些低俗的“说,唱”形式来真实反映农村人的生活状况。二人台的表演者大多都来自农村,表演的素材也大都取自农村,农村人谈农村事,这就从主观上使得影片更接地气,也使得这样一种形式更容易被农村人接受,而晋西北农村偏僻落后的状态也为二人台文化在这里的扎根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因此,从小便耳濡目染的郝杰导演则更是感同身受,对于二人台文化的热衷,迷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正如同贾樟柯拍《站台》是旨在通过展示汾阳文工团来表现自己对于故乡,对于启蒙自己文艺气质的人文因素的怀念与致敬一样,郝杰拍这部《美姐》,也必然如此!
第一次听说《美姐》,是来自于北电教授苏牧,教授评价该片是2013年最好的华语电影。后来才逐渐了解到,这部由80后青年导演郝杰执导的第二部作品,在今年暑期刚刚过去的FRIST青年影展上大放光芒,在获得了众多奖项同时,也给了该片能在影院上映的可能。而在上映前夕,该片被发行方,媒体冠以“性”题材电影的标签而大肆宣传,可在真正看过本片后,观众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部纯洁到近乎于“小清新”的文艺片。而就其作品本身所具备的艺术价值来看,也远远要比影片所卖力宣传的“性”元素有看点的多!
晋北风味
作为一部讲述黄土高原上农民原始生活的农村题材作品,《美姐》用现代化的镜头语言真实刻画出了上世纪6,70年代晋西北农村人民的生活状况,娱乐活动。而其中最大的特色,便是那颇具晋北风味的二人台演出。早在导演的处女作《光棍儿》中,二人台元素便已初见端倪,对于影片“性”主题的表现也起到了间接性的推动作用。因而在《美姐》中,这个元素便索性贯穿全片,成为了影响主人公人生历程的最重要因素,不论是爱情上还是事业上。如果说在《光棍儿》中二人台元素的加入是起到赤裸裸的性暗示的效果的话,那么在《美姐》中,二人台已不再单单是暗示“性”,更是郝杰导演对于上世纪晋西北二人台文化的一次怀恋与致敬,就如同导演在电影一开场就明文告知的那样!
生于河北偏远农村的导演郝杰,对于二人台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二人台,作为一项“高雅与低俗并存,素雅与荤腥齐飞”的民间艺术,其知名度或许远远不及与其表现手法类似,但主题内涵却大相径庭的东北二人转。可直到今天,在中国晋西北的一些偏远农村,二人台文化依然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当地百姓的婚丧嫁娶息息相关,通过通俗易懂到甚至是有些低俗的“说,唱”形式来真实反映农村人的生活状况。二人台的表演者大多都来自农村,表演的素材也大都取自农村,农村人谈农村事,这就从主观上使得影片更接地气,也使得这样一种形式更容易被农村人接受,而晋西北农村偏僻落后的状态也为二人台文化在这里的扎根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因此,从小便耳濡目染的郝杰导演则更是感同身受,对于二人台文化的热衷,迷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正如同贾樟柯拍《站台》是旨在通过展示汾阳文工团来表现自己对于故乡,对于启蒙自己文艺气质的人文因素的怀念与致敬一样,郝杰拍这部《美姐》,也必然如此!
至今二人台在晋西北还是颇有市场,起码对于当地的老年人来说,是这样的“性”致勃勃
不管这部作品究竟是不是主打“性”,“性”这个话题也必然会成为讨论这部电影时一个绕不过的问题。纵观世界影坛来看,不论是甩开我们几个世纪的好莱坞,还是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韩系,“性”元素都在他们的电影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性”也成为了导演们表现主题,塑造人物,甚至是理解美学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可同样的道理,放在华语电影的身上,就完全行不通了(原因相信大家都懂得)。这与其说是对于国产片一种残忍的剥夺,不如说是一种无法分辨艺术与情色区别的昏庸表现。当以姜文,娄烨为首的一批敢想敢拍的导演们带着他们的作品在国际影坛上大放“异”彩之时,在国内,迎接他们的,却是不断的批判,甚至是封杀!而这仅仅是因为他们进入了华语电影长久以来的一片“无人区”。娄烨没有妥协,他被封杀了五年之久;看似学“乖”了的姜文,却拍出一部充满“性”暗示,“性”隐喻的《太阳照常升起》,戏弄了整个体制。
回过头来谈谈《美姐》,全片的尺度比之处女作《光棍儿》大幅缩水了不少,片中真正涉及到“性”话题的场景其实少之又少。片中各般遮遮掩掩的“性”暗示也不过是导演为了真实反映农村人对于最原始欲望的崇拜与渴求所必须加入的,导演更多想要大众了解的,是借生活在农村的最普通群体对于“性”的态度来展现传统中国人对于婚姻家庭的那份坚守与忠诚!毫不夸张地说,这其实是一部纯洁到近乎于清新的艺术佳作,而面对这样一部另类的“纯”情之作,片中唯一一处可能带有“性”暗示的地窖苟合的片段,在此也着实显得多余!
铁蛋儿的第一段爱情最纯粹,也最令人潸然泪下
不管你承不承认,美姐的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铁蛋儿的一生
变革传承
除此之外,导演给观众所展现的上世纪6,70年代晋西北的农村生活的景象,也不得不让人拿来与第五、六代导演镜头下对于大西北,对于黄土高原那份沉重厚实的讲述进行比较!
无论是奠定第五代导演历史地位的开山之作《黄土地》,亦或是后来享誉国际、“红”遍世界的《红高粱》,还是去年颇具争议的《白鹿原》。第五、六代导演们对于大西北,对于黄土高原的表现似乎都离不开那份沉实厚重的情怀。在这之中,《黄土地》表现的尤为明显。(全片都是以一种朴实又厚重的风格来展开叙事,就连台词也是尽可能精简以营造厚重沉实的氛围,虽然在开场与结尾,一场热闹的婚礼与一场惊世骇俗的陕西腰鼓看似热火朝天,实则却通过民俗文化起到了奠定苍凉深厚民风的作用)
《黄土地》之于国产电影,就如同黄土高原之于陕甘人民而随着岁月的变迁,当第五、六代导演渐渐退出文艺小品的领域之时,更多像郝杰一样的年轻一辈拍出了他们眼中的农村生活,拍出了生养他们的“黄土高原”。在郝杰的镜头下,再也看不到《黄土地》时气势磅礴的黄土高原,气象万千的汹涌黄河,更多的是对于黄土高原上美丽景象的展示。无论是黄土高坡上那辽阔壮美的风景,亦或是那抔抔黄土上星星点点的绿意,还是那只有在黄土地上才能散发出的“土豪金”色的阳光...而对于人物的把握,两代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郝杰毫不避讳农村人对于性的渴望与热衷,大胆表现农村人对于性的强烈诉求,这些都通过主人公的遭遇经历完完整整地为大众呈现在了银幕之上。而在《黄土地》中,这些欲望,诉求都化为了隐忍,克制,化作了阵阵嘹亮清脆却又不失细腻委婉的陕北民歌...而归根结底,观念差异的产生还是源自于时代的巨变。
虽说这部作品在历史地位,艺术价值上不一定及得上《黄土地》这样的作品。但通过郝杰导演的展现,也使我们认识到了新千年里新一代导演眼中对于农村,对于晋西北文化,乃至于对待“性”观念的认知与态度。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不同于南国的唯美,苍茫的黄土高原有一种遒劲有力的刚性美
艺商纷争
谈了这么多有关这部电影的艺术成就,现在也是时候谈谈艺术电影的商业前景了。
《美姐》在上映前夕,被发行方打着“性”标签的大旗四处宣扬叫卖,他们甚至不惜打出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宣传口号,“露骨”的海报等等,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这部艺术电影能够更多地吸引大众的眼球,以搏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可最终换来的,只是全国不足百分之一的排片和几十万的惨淡票房,在面对好莱虎与国产大片的双重夹击之下彻底灰飞烟灭...在这铁一般的数据事实面前,我们无法责怪发行方的“投机取巧”,院线的冷眼旁观,更不能对观众的品位妄加评论。那么,责任究竟该怪在谁的头上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谈谈艺术电影。
主打“情色”元素的海报也未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入场“意淫”
艺术电影,其实本应该是电影的最原始形态。电影在诞生之初,其实就是被作为一门“高端,洋气,上档次”的艺术来对待的。在好莱坞出现之前,电影其实不过是有钱人(或者说是不怕赔钱的土豪)玩的一种“故作高深”的现代“魔术”罢了。但随着好莱坞的出现,电影渐渐被做成了一门工业,并最终转变成了商业。而随着电影商业化的同时,艺术电影的生存也变得愈发的困难,观众对于能让他们坐着把电影看爽的商业大片趋之若鹜,而小成本的高雅艺术片自然便无人问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看腻了爆米花“大片”的大众群体也逐渐意识到了艺术电影在慰藉心灵上的重要性不是简单地看特效,看巨星的“大片”所能替代的。因此,好莱坞的大厂们也就顺水推舟,纷纷在各自旗下开办专门负责生产艺术电影的公司以迎合大众的需求,而圣丹斯电影节的应运而生也更加推动了小成本独立制作的艺术电影强势崛起的一股风潮。而随着诸如《性,谎言,录像带》,《低俗小说》等一系列优质艺术片在国际重大电影节上的接连获奖,也彻底标志着世界人民对于艺术电影在世界影坛中独一无二地位的认可与表彰。可随着21世纪的到来,艺术电影在新千年里似乎又遇到了诸多的问题...
对于艺术电影前景的困惑,远远不是几十年就可以彻底讨论清楚的!欧美从发现到彻底认知这种困惑用了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而直到如今,这个问题还没能得到彻底解决。反观国内,“大片”自诞生之日起至今也不过十余年的时间(至于上世纪的中国影市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市场)。现如今的中国影市,也正在遭受着与上世纪好莱坞一样的阵痛,我们的观众,也正在经历着与上世纪欧美观众相同的体验与感受。因此,现阶段“唯大片论”的怪象也是在国产电影的发展历程中的必须经历的。好莱坞曾经承受的,如今我必承受。而我们也坚信,今天“美姐”们的牺牲,必定会换来艺术电影的美好明天!
郝杰导演在面对《美姐》选择上映的决定时,更多的其实是一种无奈面对如今艺术电影在国内所遭遇到的困境,对于每一位电影人而言,更多需要的是担当,是理性,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更不是一意孤行,强行上位(上映)。否则,其结果只能是强撸,灰飞烟灭...
艺术电影的前路漫漫,而吾等也必得继续上下求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与君共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