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的发明创造

1、“风还巢”的诞生

1955年,我和高春艳俩唱的段子里就有我师傅教我的《解放台湾》和后来杨维宇先生的《送年画》。开始时,还没有八角手绢呢,光有大板儿。为了表演得欢实一些,我们俩人在表演时交换竹板,都要接在“点子”上。什么“点子”上?就是每句唱词的韵律上面,增加场上活跃气氛,看上去两个人配合得那么默契和好看。

不过,有时交换不到点子上。啥原因呢?俩竹板有薄有厚,扔起来落下速度不一致。另外,扔高扔低的也有好多的说道。竹板在空中飞跃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于是,我就修改竹板,尽量叫它薄一些,扔起来在空中能有个飞翔的时间,能有个飞翔的高度。还有飞翔时竹板发出的“嘶嘶”的与空气摩擦的声音,听起来特别悦耳动听。但是,飞大板有个难已解决的问题,就是你无论如何也飞不高竹板;就是飞高了竹板,也很难接到手里。这时,我想能不能找个什么东西代替一下竹板,叫它们也能飞得起来还能接得住呢?

小的时候,我爱撇土垃卡打鸟,而且命中率几乎百分之百,高着呢。撇土垃卡胳臂一般往里使劲,它才撇的远而且准。抛竹板也是同一个道理,只是竹板抛出去很难回来。能不能找个什么东西代替竹板(比竹板软乎)叫它能飞出去还能回来呢?于是,想到了手绢。头一次里抛手绢,就有点新感觉了。像抛土垃卡似的能抛出去,但是抛不高也抛不远,似乎有一种劲头没有使到尽头,还剩下不少使不完的劲头呢。分析原因有很多了。其中主要原因是手绢的分量太轻,抛不起来,有点粘手。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就琢磨着。还是去到找土垃卡里找答案吧。为什么抛土垃卡时能够使圆劲,一是土垃卡大小合适,二是分量正好,这样才能使上劲、用足气、抛得远、抛得高。这样,我就将两块手绢合成一块,增加手绢的分量。如此一来,八角手绢诞生了!但是,分量还是不够,抛起来还是有剩余的劲头,没有达到极限。我想象着手绢飞起来的样子,高高地飞起来,斜斜地落回手中,多么欢跃的景象啊!对了,手绢应该像个什么魔具,还闪闪发光的。什么闪闪发光呢?金线?不对。金色亮片?那时没有。即便有,也轻飘飘的不好用呀。锁链?对,锁链!它常见,还不贵,才三毛钱一串。手绢是红的或黄的,锁链是白的,红与白或黄与白色彩鲜明,对比度大,抛起来一旋转肯定是漂亮啊!我上街买回来缝上去,抛出去,果然是这个效果啊!后来,又往上缝滚珠子,以此增加重量。买朝鲜布做手绢,红色、粉色都有,还厚实、抗磨。不过,往出抛有说道。

开始是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食指直指天上。抛出去后,变换成了食指定方向,大拇指在下,小拇指在上,这样,抛出去的手绢才能接回手中。和抛土拉卡一个道理,一个姿势,还都是向里抛。道理归道理,能够抛得又高又远,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啊!黑天演出,白天休息。我就趁白天大家休息的时候练习。怕大家看见,我就一个人跑到剧场里抛手绢。台上往台下抛,手绢出去了,回不来掉台下观众席上了,还得跑到台下观众席里拣回来继续抛,再掉再拣,反复无数,常常累得我气喘吁吁,累死累活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练习,我终于在演唱杨维余先生的《送年画》里的“抗日旗帜高高飘扬”一句唱词时,向观众席上方六七米高处抛出去了手绢,然后,手绢旋转一圈,又回到了我的手里了。这时,全场哗然,掌声爆响,经久不息。

“风还巢”手绢

2、我又发明了“挎大板”

1962年8月的一天,晚上八九点钟,剧团突然召集我们,说有一场“重要演出”。我们临时安排几出戏。

郭玉琴表演单出头《红月娥做梦》,李海龙、郭玉琴表演《姜须搬兵》,高淑贤、杨殿文等表演拉唱戏《打碗劝婆》,由我和高春艳表演的二人转《秦香莲》。在梨树县供销社会议室我们向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和吉林省委副书记富振生等领导做了专门的汇报演出,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扬。宋任穷上台接见我们时说:“演的不错,名不虚传。”

1964年5月5日,在梨树县委党校举办了为期二十五天的“吉林省第一次二人转工作者学习会”,全省二十七个专业团队的六百人到会学习。我县由杨维宇创作,李海龙、郭玉琴表演的二人转《李二嫂摔桃》为大会演出并成为全省推广剧目。同年,我的“飞”扇子、“飞”手绢、“飞”板子、“飞”手玉子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我和我的“一副架”高春艳双双成为了团里的“台柱子”。也是杨维宇创作的“二人转”《送年画》由我们两人表演,参加吉林省首届二人转例会演出,一炮打红,双双拿回个表演一等奖并也成为全省推广剧目。四平电台、吉林省电台将《送年画》录音向做了台湾播放。在我“呔”的一声上场后,往往先打出一串快板来。先平打,然后再反打和花打,惹起观众的兴趣和掌声后,再把我的搭档高春艳请上台来。

一阵过门后,我们开始唱了:……(我唱)头一张,王铁人在大庆艰苦创业,顶风雪冒严寒守在钻井旁;二一张,(高唱)苏广铭技术革新三百多项,闻名全国的刀具大王;三一张,(我唱)郝建秀创造快速接线法,当领导不变色人人赞扬;四一张,(高唱)李川江首创大豆榨油法,经验传遍祖国四方。(我唱)观罢工业战线四张画,(高唱)又拿过农业战线画四张。(我唱)头一张画画的王占奎,辽河畔上把手挥,率领社员治山治水,握钢钎,抡大锤,战天斗地抖雄威,涝洼塘变成粮食堆,集体力量放光辉。(高唱)二一张画,画的是王国藩,走集体化道路意志坚。三条驴腿办起合作社,不怕苦,不怕难。艰苦创业是模范,为实现共产主义美好明天,闯过道道关。(高唱)三一张画,画的是柳昌银,育种家称号他是农民。为了培育优良品种,找问题,查原因。多次失败不灰心,为水稻夺高产立下功勋,全国把名闻。(我唱)四一张画,画的郭大娘,三下草原战灾荒。一个心眼跟党走,顶狂风,战恶浪。劳动模范美名扬,几十年如一日越老越坚强,是位铁大娘。观罢了农业战线英雄谱,(高唱)接着观战斗英雄画四张。(我唱)头一张,有位战士手里托炸药包,穿着一身黄军装。(高唱)我问那是谁?(我唱)董存瑞炸碉堡和桥梁,共产主义思想万古流芳!(高唱)二一张,有位战士冰上卧,穿着一身黄军装。(我唱)我问那是谁?(高唱)罗盛教舍身抢救朝鲜儿郎,国际主义思想万古流芳!(我唱)三一张,有位战士堵枪眼,穿着一身黄军装。(高唱)我问那是谁?(我唱)黄继光舍身保国在战场上,爆破英雄万古流芳!(高唱)四一张,有位战士怀抱手榴弹,穿着一身黄军装。(我唱)我问那是谁?(高唱)杨根思一人拼掉敌人一帮,独胆英雄万古流芳!(合唱)观罢了战斗英雄四张画,(我唱)还有长征画四张。(高唱)金沙江水涛涛滚,(我唱)红军渡江手端枪,(合唱)消灭蒋匪帮。(高唱)岷山高峰千里雪,(我唱)炎夏爬山腿冻僵,(合唱)红军赶路忙。(高唱)草地泥塘路难走,(我唱)皮带草根全吃光,(合唱)艰苦又何妨!(高唱)雁过拔毛的腊子口,(我唱)红军杀敌勇难挡,(合唱)匪军全投降……

就是在这场戏里,我和高春艳充分地拿出了我们俩人无师自通的平常苦练千万次的绝活儿“挎大板”,引起了剧场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欢呼声,还有一些的尖叫声。“挎大板”就是演员在演出时,赶在节奏上,互抛互接对方的竹板,抛得要巧,接得要稳,不乱节奏。于是,我和高春艳就发明了一套大板的动作,统称为“挎大板”。动作包括递板、换板、飞板、接板、卷板。可以说我在这个方面没少费心思,将大板弄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其中也不乏有些个小发明的。只是当时方方面面的原因,没有申请专利。这也是我除了“风还巢”绝活儿的又一项发明成果。

3、双扇舞

在二人转《双比武》的表演里,我运用了两头带红缨的花棍儿,借助孙悟空的打斗动作,舞出金箍棒的花活,非常好看。在《情深如海》的表演里,我和旦角双双舞起了长绸,抒发着剧情里如海的情深。扇子是二人转里必不可少的道具,它可以代表一切物件。比如,握起来,它代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钅党)、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抓起来,可以说它是锄头、镰刀、斧头、菜刀、刷树头、铁笊篱;端起来,它又是盆子、碟子、碗和罐子了。扇子的动作有很多,单扇的有摇扇、拎扇、握扇、裉扇、撤扇、掖扇等等;双扇的有双五花扇、双翻扇、双骗扇、双滚扇、双圆扇、双错扇、双抖扇、双颤扇、双顶扇、双上扇(双上花)、双下扇(双下花)等等。扇子的出手花样有腰扇(腰花)、脖扇(脖花)、腿扇(腿花)、肘扇(肘花)等环绕离手功夫和双换扇、单换扇、滚扇、打扇、互换扇、转扇又接扇、左手扔右手接扇(或右手扔左手接扇)等等,五花八门的扇子功叫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扇子功夫多用在小曲小调、胡胡腔、喇叭曲牌、大救驾等欢快音乐里面,体现出东北人泼辣、豪放、幽默、开朗、大方的性格和欢快、欢畅、欢乐的的情景和剧情。

4、飞大板

手玉子,又成手掐子,由四块竹板子组成。使用方法有单点掐、双点掐、颤点掐、老太太挎筐、小媳妇缠线、苏秦背剑、嫦娥奔月、童子拜佛等绝活。大板,也叫竹板,它是手持道具里最普通的工具了。不过,弄好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五六十年代,大板就是“呱嗒板”,滑板和绕圈打就差不多是绝活了。我当时想,能不能让它也变化一下子打法,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于是,我发明了换大板,即自己交换竹板和与旦角交换竹板,还不能脱板和掉板,还必须落在“点子”上,起到升华、加彩的作用。
后来,在1964年和高春艳表演二人转《送年画》里,交换竹板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飞大板是绝活,它有平手飞、交替飞、双手飞、单手交叉飞和双手交叉飞、滚地单手飞和滚地双手飞等多种多样,没有一定的工夫和一定的毅力是很难练出来的。

目前,我的飞大板的绝活已经向我的“学府”的孩子们传授了,在2006年的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少儿曲艺大赛颁奖晚会”上,我“学府”的两个小演员表演的二人转小帽里面舞蹈中,就是“飞大板”中的几段绝活。

除此之外,我还有反串工夫、蔫哏工夫等。

1982年,省文联组联部主任刘渊写了一篇题目是《董孝芳和他的“风还巢”》的文章,发表在当年的《吉林新村》杂志上了。从此,“风还巢”就诞生了。

东北二人转传承人证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