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以吉林市为重点的东路,以黑山县为重点的西路,以营口县大石桥为重点的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的北路四个流派,各有特色。“ (引自《中国戏曲曲艺辞典》) 。东路,包括吉林, 敦化、通化、临江.延吉、舒兰、榆树、以及当年归吉林省管辖的五常、双城,和宁古塔一带。二人转界流传俗语,称:“南浪、北唱、西讲板头、东要棒。” 意指四路流派某一历史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所谓“东要棒“,即指当时东路除了讲唱、讲浪、讲板头,还擅于耍彩棒、端灯,花棍,并在有些戏中能开打。在二人转界还长期流传:“天下蹦蹦,数江东“。“有 ,往东走!” “好唱手,江东走,江东养活好唱手。”东路艺人,被行内称为“木头老鸹“。意指嘴皮功夫历害能唱、能说。称东路唱腔为“东口调“。指东口调唱腔.说口,讲究字正腔圆,吐字不斜、不垮,不秃舌、咬舌,少有平卷舌不分现象。

东路二人转形成的因素

东路二人转形成有着丰厚的历史政治、经济、人文社会基础。清康熙年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吉林市遂成为东北重镇。又因自明代始即在此设厂造船,至康熙东巡检阅水师营后,更显现吉林市“扼关东之要冲”地位。商贾云集,多民族聚居,,为多元民俗文化交融提供了社会环境。至道光年间始其后九十余年,韩边外独霸一方,采金、挖参、伐木、农耕,养鹿,所辖宽300里长约500里。只金工达五万,兵丁千余。吉林将军也曾数次围剿,络因山林险阻,又因地在封禁,官家既畏于冒险,更恐获罪疏察,无耐申奏朝庭授与统领官职招安。韩边外即名正言顺扩充发展其业,世袭四代。韩为恋住金工,设戏台、养艺人。因此,以吉林市为重点的广大地域,二百年来一直是吸引聚集东北各路二人转高手的地方。群英荟萃,百花齐放,使不同风格交汇竞争,高手济济,师脉传承,人才辈出。是促成东路二人转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路二人转传统的宏扬

东路二人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吉林江城文化厚土蕴育出的一颗名珠,其文化传统与精髓一直在吉林市得以宏扬。由文化部批复明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二人转吉林省传承人王忠堂,即舒兰人。按其师脉上朔一王云鹏(双红)一孙成和 (孙瞎子,) 一马歪脸。(约生于嘉庆初 ) 仅从上朔四代,均为东路坐地扎根的艺人。上世纪五十年代舒兰著名艺人王希安、姜柏珍,他们师承李青山(金镶玉,李师承张相臣(玻璃棒子),张相臣师承赵富(赵破裤子),。也都是东路艺人。而永吉著名艺人谷柏林(小金钟)师承谷长河(西来花,),谷长河师承,彩云霞,彩云霞师承刘富贵(刘大头),人称“江东第一丑“。.李青山.王忠堂不仅对吉林舒兰二人转影响深远,以至涌现当代转星唐鉴军、郭旺等.而且因在省戏校地方戏科任教而桃李纷芳。例如东北二人转皇后、影视明星阎学晶。谷家班传承则涌现出当代四大名旦、名丑杨金华与佟长江等。

(一) 唱屯场

二人转是农耕文化产物,由农民的自娱自乐发展到自娱娱人。早期艺人分高梁红唱手与四季青唱手,高粱红唱手忙时务农,闲时唱戏;四季青则是常年唱戏,卖艺谋生。艺人在农村演出,行内称“唱屯场” 。

(唱屯场,情景可设置在田间、地头、场垣.、村落等环境,季节可统筹设计。如冬天则在南北炕中间屋地演唱)。

(二) 唱木帮

长白山脉,林莽绵延。吉林自明代起即设厂造船,大批木材由松花江上游森林采伐后,随江放木排,主要至船厂制造各式船只战舰。唱木帮即为木帮的伐木工人演唱。(情景可设置在楞,厂,即深山老林中,堆放伐好圆木的场地。及圆木构造的工棚内演唱.。若晚间演唱,以`篝火、明子火照明。看戏的工人有些举明子火把照明者。演员中的丑,手持灯碗、或采棒一端沾上腊头称“端灯“,边舞边照旦脸。) 。

(三) 唱金矿

自清代道光年间始,在桦氏家业历经时代近百年,期间为安民乐业广没戏台,招揽艺人恋住离家别亲的金工。二人转演出活跃。唱金矿常在工地、工棚演出。旧时采金,工人裸身赤膊纵火烧岩至灼热时再以冷水泼浇使岩石炸裂,再砸碎漂塞取金。金场正常以碎金作为酬劳给艺人。(金场情景注意工棚多属于地窨子式。矿工多属老少爷们,)

(四)唱大车店

旧时,松花江封冻,沿江道有许多大车店。为招揽车老板入住,店主常供吃住,留艺人唱戏。大车店是大通铺,屋内也宽敞。老板子赶车累了一天,晚上看戏解解乏。唱大车店,艺人称作“唱轮子窑“。一般都处晚上唱。

(五)唱网房子

在松花江碧波浩翰,苍岩翠壁两岸横。鱼舟荡洋,渔民以鱼鹰、或撒网捕鱼、二人转艺人,为这些鱼民演出渔舟邻次阶比于岸边,常坐于舟上观看,,艺人在岸上高坡平坦处演唱。

(六) 唱阳沟板

船厂吉林,当年木材丰富。马路用圆木铺。居民住宅家家院子用木板修筑,俗称板枝子。马路两侧有排水沟,俗称阳沟。因马路两侧多有门市商贾,阳沟却把路上行人与应店铺隔开,因此在阳沟上面盖上厚木板。艺人流落城市,有时二人打起竹板,或哈拉巴即唱小帽、小曲。过往行人围观,按段收钱。(此场景可再现牛马行、头道码头等船厂旧景。

(七)唱“拣板凳头”

蹦蹦艺人,刚进城市,因戏班不整等因素,难以进曲艺厅、茶社演出。只能在说书或鼓曲演出间隙,得到管事允许,演唱些短小节目。这种形式艺人俗称”拣板凳头。当年吉林市牛马行、水门洞子、草市、头道码头等均有此类演唱。(此情景可再现船厂老城旧貌场景)。

(八) 唱堂会

为大户人家,富绅权贵喜寿家宴演唱,因为观者老少男女皆有,所以不说春口。再有这种演唱,逢恶霸劣绅也常遭刁难、戏耍。

(九)唱棒槌营

指为常年隐居深山,赶山挖参,采山货的人群演唱。所谓“营“即赶山人的聚集地。住“马架子“窝棚,及圆木垒起的木屋。(此情景可体现深山秋色)

(十)唱秧歌场

逢年过节,办秧歌是东北民间习俗。二人转与大秧歌,与生俱来就有不解之缘唱秧歌场即在秧歌打开场子后,二人转在中间演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