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晚“小沈阳”“火”了,应该说这不是“小沈阳”一个在“战斗”,“小沈阳”应该是赵本山的又一个“成功”的“作品”,经过二年的“运作”,赵本山终于让“小沈阳”成功“转”进春晚。小沈阳的“成功”上“春晚”和“红火”的经历,点子正认为,更如同赵本山将“二人转”的艺术推向“产业化”的“运作”一样“成功”。
小沈阳本来早在2008年,就可以“火”起来,可是几轮“政审”下来,还是被拉出去“枪毙”了。赵本山是个性情中人,早在他的徒弟在《星光大道》“毕姥爷”的节目中,因为往裤裆里扇风的“下流”动作,就被“叫停”过,当时,赵本山可不管不顾,当场发“飙”,“怎么这也得让人家演完呵?!”
在小沈阳终于费尽周折,演完《不差钱》后,果然“火”得一塌糊涂。
赵本山从二人转起家后,上了春晚,并且连续十多年成了春晚的“小品王”,也贡献了《刘老根》和《乡村爱情》等等,可以说,“作品”无数,影视歌三栖皆涉,而且还将二人转“转”成了“集团化”、“产业化”。可以说,小沈阳是赵本山至今最成功的“小品”,也是赵氏二人转产业集团“推”出最成功的“商品”。其中的,小沈阳的“营销”,是和本山大叔多年来的二人转经营分不开的,只是利用了2009年春晚,为小沈阳的“销售”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2001年的“本山杯”全国二人转大赛,赵本山受了众多的徒弟。早在小沈阳之前,他的徒弟们,早就成了他众多影视剧的“主角”。小姨子变成了“谢大脚”,徒弟们“刘能”、“长贵”,当然了还有《关东大先生》等等。且不说影视剧的收入,单纯的《刘老根》拍摄地,还有《乡村爱情》中的“大脚商店”和“长贵家”就能让当地的农民“增加了收入”,真真正正属于“第三产业”。
正象小沈阳在江苏卫视的“粗口门”一样,点子正的大学同学赵丹军是位优秀的主持人,虽然十八年未见,但是,点子正知道她的为人和性格。丹军虽然也在长春读过书,也在东北这疙瘩呆过,但是,这就象东北人也有人不喜欢二人转一样,同样,赵本山在南方也有他的“粉丝和山菜”。
大家对于一种艺术的喜好,大多是因于地域,但并不完全地域就决定一切,更多是因于他所受的教育和经历,特别是个人的性格,这就属于主观接受美学的概念。
无论怎么样,本山的二人转,是将人性中最基本的最本性的“东东”,通过二人转的形式,畅快淋漓地表达出来,所以,小沈阳的粉丝不只是在东北,“专家们”没发现吗?!
大家也知道,上网的农民兄弟很少,也没时间上网,他们也不会发评论,其实中国的十亿农民才是小沈阳们更多的“粉丝”群,他们都在默默地喜欢小沈阳们,无论你们怎么骂怎么炒,还是会照样听照样看。
好在象李银河那样的专家们也说了点真话,“二人转是俗文化不是低俗文化”。就边八零后会视为“老古董”的作家前文化部部长王蒙先生,也站出来为小沈阳说了句公道话,不要忘记了,王蒙先后,当年也是“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呵!
文艺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让相声或小品5等语言类的艺术,变得无所适从。我们不能怪小沈阳们的“包袱”太少,因为,他的一个“包袱”的出现,一会就会成为“经典”,他在一个时期里,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重复”,这也是专家们诟病小沈阳们的问题。
可是,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原来的“国粹”相声中,相声的没落,也让笑星们当起了“广告代言人”,所以才会有了“笑林笑话”这样新的成语!
过几天,刘德华要来沈阳开演唱会了,歌星无所谓,粉丝们照停不误,无论唱过多少回,可是相声或小品等“语言类”的却“讨不了这个巧”。
而二人转的,既是小品型歌曲,又是动作款歌曲连唱,还是流行的明星模仿秀,而且,又有了观众互动的参与,观众也会和明星一样,走上台一起“秀”一下,把一个演出变成了“一个大派对”,一起乐,一起秀,所以大家这样才开心。
专家们,放下高贵架子,走进二人转的剧场,把自己变成普通老百姓,嗑着瓜籽,喝着茶,一起乐,你就会真正体会到二人转的乐趣了。
上面的这张照片,是点子正的同事去年拍的,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二人转演员同时又是春晚大戏的“小品王”,另一位则是“歌唱艺术家”、“辣妹子”宋祖英。这样有着同样“知名度”的,共同搭档演绎起东北“二人转”,算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难得的一幕。
网上看到了一篇,《警惕赵本山垄断二人转》的文章,对赵本山的“垄断”二人转提出所谓的“置疑”。如果关注本山“运作二人转产业”的经济模式,或者从经济的角度探讨“赵氏模式”的经营成败,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能借口经济模式探讨的角度,又是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审视“赵氏二人转”,带有色眼镜看人是不对的!
对于二人转的“俗”事“俗”非,点子正不想多述。因为,更专业的专家早就有了定论:“二人转是俗文化不是低俗文化”。
应该说的是,老愚兄一文中用的“垄断”的“垄”字,用得非常好!一个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龙”字再加上一个“土”,赵本山就是从中国大山里走出来了农民的儿子,“本来就是大山的儿子”,也是将二人转这个中国大众的“土”里,“土生土长”的,表演形式又“土得掉渣”的“二人转”,真正“转”出了大山,“转”成了“二人转产业”,真正“转”成了“一条龙”的二人转产业。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老愚同学用的“垄断”一词,用得非常好!是属于“反词正用”,如果在二人转演员来讲,属于一种“二人转”的“说口”。
“感谢”赵本山“垄断”“二人转”的时候,点子正,想先转一段刚刚创作好的《赵本山之歌-我们就稀罕您这个人!》,歌中是这样唱的:
一年一年春来到等着盼着看老赵
电视机前的老老少少前仰后合嘎嘎笑
出现了熟悉的步伐和那顶小帽儿
年三十儿的鞭炮也暖暖的静悄
无论头顶的雪雨冰雹还是脚下的坑坑凹凹
人生难得笑一笑开心一笑烦恼消
为了您的这一笑本山大叔累弯了腰
为了您的这一笑银白爬上了他发梢
黑土地上的高粱米儿养育一代代的实惠人儿
认定心中的这个理儿就有压不弯的那个劲儿
道一声辛苦啦你是好样的东北人儿
道一声辛苦啦我们就稀罕您这个人儿
江山人才一辈辈儿我们心里有您这个人儿!
赵本山对于二人转的贡献和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点子正不想再多讲!关于二人转的特有艺术形式,一会在博文的后面再专门附注。
作为沈阳人的点子正,知道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有多“火”,也知道原来那里是什么样?!在网上热议的老愚同学等“专家们”或者持批评意见的网友们,常常忽略了二个“常识性的问题”。
第一,二人转是一种“东北特色”的“民间艺术”,因为地域的特点和“民间”的特性,不可能全民皆喜,人见人爱,也不可能成为“阳春白雪”,所以,不喜欢他的“高尚”人士或者“看不懂”的没必要“说这说那”,一,如果你根本看不懂的话,就没有资格来评论;二,如果你连真正的二人转剧场都没真正“进去过”,你更没有资格来说什么“垄断”。
第二,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有十亿,二人转则是中国东北农民的喜爱的艺术,是最典型的“草根文化”的代表,不是“高尚或高贵”人士的“歌剧”,看他是有否有土壤,不是看大家在网上如何的评论,也不是看“专家”们如何评论。要知道,真正喜欢二人转的农民兄弟,是很少上网的,“民以食为天”的农民兄弟,会“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如果,农民兄弟知道网上的“专家”们如此评价“赵本山”,他们要是会上网,肯定会把“土坷垃”扔你一头,说的话也肯定比点子正说你们的“更坷碜”!
我们再来看看:“专家们”对赵氏二人转的“定义”:“以取笑弱势群体或自损自贬为内容的赵氏小品”,你认为本山大叔哪个春晚小品中“赵氏的小品中有取笑弱势群体了”?!你难道看不懂赵本山春晚小品的“教育意义”吗?如果没有教育意义,为何年年春晚大戏中的非得要请本山大叔“出山”呢?!如果说在二人转表演中有所谓的“自损自贬”,那更说明这些“专家”们的“外行”,这是二人转的表演“特性”,二人转如果不拿自己或者“拉弦”的“开玩笑”,如果拿观众你开“涮”,你会高兴吗?你能愿意吗?这是一种敢于自讽的勇气,在表演形式上,是值得赞扬的。
去年,赵本山已经成为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人转的传承人。这个荣誉,是和赵本山的“努力”和“机遇”分不开的。赵本山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二人转演员,变成“小品王”,又变成了“刘老根”,又导演了“乡村爱情”,而且还一部二部三四部,让二人转艺术“步步登高”。
那些贬损赵本山和二人转艺术的,其实并不了解赵本山大叔。在沈阳的观众都知道什么叫“绿色二人转”,如果在刘老根大舞台,有一句“脏口”,演员会罚款5000元。而且,赵本山也告诫弟子们,坚决不能“下流”,不能“很黄很暴力”。
点子正认为,现在金融危机,什么生意都不好做!可是,为什么赵本山却让东北的“二人转”真正“转”了起来,也“火”了起来呢?!
这其中的从经济角度来探讨的“转”或者叫“运作”“艺术”,是否应该让更多的“专家们”好好“取取经”呢?!
点子正认为,赵本山将二人转“垄断”后,变成了一个“二人转产业”,是在文化领域中,将民俗艺术“发扬光大”的典范。为什么,那么多种“传统的艺术”或者“民俗文化”日渐没落,而二人转在赵本山的“垄断”下,却越来越“火”呢?!
专家们好好想想吧,等你们这些“宅男专家们”,真正从家中走出来,不要在网上空谈,去真正看一下,真正去了解一下,再去说什么“理论”吧!
其实,如果单纯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我们更要感谢,因为,赵本山的二人转产业,为“拉动”中国“内需”做出的“贡献”!
再一次,感谢赵本山“垄”断“二人转”,也祝愿本山大叔保重身体,反正咱也“不差钱”了,不用和那些“专家”、“叫兽们”“生气”,还是多研究一下,如何让“本山传媒”上“市”,如何让二人转更“火”,也让更多的小沈阳们“火”起来,或者谱写更多的“乡村爱情”吧!
第一次替老乡赵本山“点评”,觉得总有点意犹未尽。其实,我们纵观这么多年来,赵本山的“成功之路”,其身上的“本山性格”是非常显著的。本山是“农民的儿子”,保持着农民的纯朴和执着与坦诚。所以,赵本山从来不去炒作,当然也无需炒作自己。而是实在实地拍电视剧,认认真真地做本山影视基地,本山传媒,大山大学,刘老根二人转舞台,认认真真地运作二人转产业。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还有,置疑赵本山的“财富”的人,不能“见钱眼红”,你们怎么没听见老赵在春晚舞台上坚持表演的咳嗽声?!怎么没看见赵本山头顶的白发呢?怎么没看见赵本山带头为农民兄弟或者受农的中国人捐款呢?!!
那些自认为“高高在上”的“专家们”,还是从“宅”里走出来吧?少上点网,你真正自己拿点钱去剧场买票看一下“小沈阳”们的演出,来真正体会一下二人转。相信此后,第一,你不会再乱讲胡评,第二,即使你们还要“胡评”,也算你们这些专家们,为“拉动”中国“内需”做一点自己应得的“贡献”。
还有,点子正来说说这些“高尚”的或“高贵”的“专家们”,得靠自己真的出身“高贵”,是属于“世袭”的“贵胄子弟“,而不是拿“贬损”大众的俗文化,来抬高自己的。原来,当遵命文学流行的时候,流行“捧杀”,现在,多元素的社会,更流行“棒杀”,当大棒还不过瘾的时候,就开始“骂杀”,其实,有的时候,其本意并不是骂别人或打别人大棒,而是借骂别人“炒作”自己,就象宋大嘴无德之流的所谓的“叫兽”们!
看到有人对赵本山说三(山)道四(事),点子正很“冲动”!也“冲动”地写下这些文字,意图引起各位朋友更多的更为理性的思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