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青年雕塑家汉方携弟子历时一年多创作、展现东北二人转300年历史的大型人物及场景陶艺作品,将于8月7日落户赵本山创办的北京“刘老根会馆”的“刘老汉陶艺长廊”。汉方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赵本山对这组陶雕作品非常满意,其中很多创意还出自他们两人的交流。

用泥土为载体还原二人转300年历史

据了解,汉方2009年与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相识,其作品和人品立即为赵本山赏识和赞赏。当年末,汉方充分发挥自己的陶艺风格,创作了一组《二人转屯场戏》陶艺作品,长期展放在沈阳“刘老根大舞台”。2010年底应赵本山邀请在本山传媒基地建立陶艺工作室,并着手进行东北二人转历史陶艺创作。

汉方告诉记者,刚和赵本山认识并开始合作时,他感觉自己是一个“玩泥巴”的,和一个二人转艺术家似乎有点八竿子打不着。但随着两人不断交流,他很快就被赵本山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来源于民间”这句话的内涵。“生养我们的正是这块土地,二人转是从这泥土中走来的,带着泥的气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草根文化是最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所谓的‘俗’,所以说俗是雅的祖先是没有错的,之后的大俗大雅之说也印证了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用泥土为载体还原二人转,让它再次回到泥土中去,变为永恒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我创作这组二人转300年历史大型人物及场景陶雕作品的主要艺术思想。”

在与赵本山反复交流中

达成创作共识

说起创作这组陶艺的缘由,汉方说,那是2009年赵本山得病后不久,在一次见面时,赵本山突然提出让他创作一套表现二人转历史的陶艺,而这也使他决心在创作完“老济南陶艺”大型作品后,再一次尝试创作大型陶艺作品,而这组作品包含了更为丰富的人文信息和历史背景。为此,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汉方在本山传媒基地建立起陶艺工作室开始了艰苦的创作之路。现在,这组陶艺作品终于创作完成了,他们将在一个月后登上北京“刘老根会馆”的“舞台”,展示其粗犷中又不乏细腻的二人转的300年历史风情。

在创作过程中,汉方经常去看赵本山和他的徒弟们的演出,在他们的表情、动作,以及相互之间的默契当中寻找创作的思路。他还和赵本山多次交流,赵本山也多次到陶艺工作室观看他的创作,并经常亲手“捏泥巴”创作一番。就在这种反复的交流中,他们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对整组陶艺作品的艺术基调、风格、数量以及背景的补充、“人物”的摆放位置等,都有了一致的认识,这也在一定基础上加快了作品的创作速度。

另外,赵本山的徒弟程野等也到工作室参观过,对他们自己的形象特别注意,有的还想“抱”走,但为了整组作品的完整性,汉方还是婉拒了。

800个人物和千余件道具

展现东北风情

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已经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与文化产业的一个著名品牌。如今,他又要在此基础上创办北京“刘老根会馆”,并将于8月7日盛大开业。据悉,这家会馆有3层楼

高,集吃饭、
住宿、休闲、
娱乐为一体,主
要针对的是中高
端的消费群体。

而在这所会馆中,赵本山特意设计了“刘老汉陶艺长廊”,大约长100米,其中主要陈列这组表现二人转300年历史大型人物及场景的陶艺作品。汉方告诉记者,这组陶艺作品,通过800个各色人物和千余件各种“生活用品”和背景道具,展现出丰富生动的东北风土人情,体现了二人转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深刻内涵。整组陶艺作品加上百余米的油画背景,表现了形形色色东北人物风采和300年来二人转发展的曲折历史。作品中的人物及场景是按照年代排列的,自清朝后期起源到民国时期发展,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直到今天的繁荣与绿色二人转的火爆,历史场景和故事一一再现。其间还融入了独特的“东北二十怪”、黑土地的风土人情等元素,按照二人转表演场景的变换,从“大车店”、“朝鲜屯”、“胡子窑”到“码头”、“屯场”,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田间地头,最后以赵本山领导的“绿色二人转和谐号”为结束。整组陶艺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的厚重、民间艺术的朴拙,又有时尚元素的灵动;既是生活的再现,又体现出强烈艺术创新,充分展示了作者善于深入生活、捕捉生活、展现生活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功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