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谈锣鼓经,首先要明确的是他的使用位置多数在拉场戏当中。拉场戏是由三个以上的人物组成的,其中包括三个人,以说唱结合的形势进行演出,是二人转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年轻的学员,能够演唱传统二人转已经是很艰难的事情了,就更别说演出拉场戏了。
拉场戏是需要演员具有一定功底的,并不是什么演员都有拉场戏,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位资深二人转演员,现年已经七十八岁高龄了,由于他的徒弟在当今的二人转舞台上小有盛名,笔者不便透漏他的真实姓名,但据老人家讲述,他一生就没开过拉长戏,虽然大道沿的剧目难不倒他,可是拉场戏他却很为难,因为拉场戏当中的锣鼓经自己就没有学全,自己倾尽毕生的心血,也才懂得个皮毛。
如果大家不妨认真看一看,在“98年辽源红旗剧场录制的一批拉长戏”“东北人录制的一批拉场戏”“黑龙江二人转大赛录制的一批拉场戏”“海伦市民间艺术团录制的一批拉场戏”“呼兰县民间艺术团录制的一批拉场戏”“本山杯录制的一批二人转拉场戏”“西柳杯二人转大赛录制的一批二人转拉场戏”“莎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录制的一批二人转拉场戏”“海伦北派二人转传承保护中心录制的一批拉场戏”等等。这里边的许多拉场戏都很经典,其中的锣鼓经就占有很大的地位,能够给众多的知名演员伴奏拉场戏的锣鼓,不知道现在这些高人是否还在世。从拉场戏“李三娘打水”中郑桂云井台打水、在到回杯记中黄小秋的“十针扎”,处处可见拉场戏中锣鼓经的经典所在。众所周知的拉场大戏“秦雪梅吊孝”中,商心与丫环秋菊的出场,以及二人在场上的互相嬉戏,都配有锣鼓点,多么完美的配合。网络上不下十个版本的“秦雪梅吊孝”其中的锣鼓点却打的大不相同。在东北人音像公司录制的那一批拉场戏中,李淑静担任了策划的部分,这些剧目里面的锣鼓点还是比较不错的,在东北三省来说这个乐队也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在演员的身上一个小小的动作都需要相应的锣鼓点,比如王老寡圆梦里边,王老寡清晨起来那段唱前;商氏打李三娘那段;五女哭坟中的打人的动作,狠毒记中进门的动作,以及莲花庵中偷看时候的锣鼓点等等,这一切都是细微的动作,现在有多少学员会打。二人转尚且学的“半拉胡片”,更别说拉场戏。一个眼神、一个挑眉、一个迈步、一个扬鞭、一个小跑等等,这些拉场戏的经典动作,如今的锣鼓点即使有,也打的乱七八糟,笔者曾经遇到一个自称是吉林省民间艺术团韩子平老师的徒弟的人,也是笔者好事,随机问他有多少拉场戏,他给笔者唱了两句,笔者当时就无语了,因为他唱的是“张廷秀我的那个朱买臣,怎不认子玉大哥转回家门”,这两句唱可不简单,但是传统拉场戏中的锣鼓点在这些谱子戏中有了很大的改变,甚至说变了味道,没有传统的原汁原味。
今天只所以想写点关于锣鼓经的文字,第一是对传统二人转的拉场戏有着特殊的情结,第二是对这门艺术有着真挚的情感。单等四五十岁这一代艺人在二人转舞台上完全消失,传统二人转即使留下了一些资料,但是能够伴奏的、能够演唱的人,恐怕世间少有了。(中国海伦 陈洪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