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谑与狂欢是新形二人转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新形二人转的魅力之谜就在于戏谑与狂欢。新形二人转在形式方面的主要特征是戏谑化表演,它表现在丑旦的之间的戏谑化逗弄、丑旦对人物的戏谑化模拟、丑旦与观众的戏谑化交流等方面;在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强烈的狂欢化精神,丑旦是狂欢化角色,丑旦构型有一种确定不移的性爱意义,丑旦通过戏谑化方式把自身角色的狂欢化意蕴和性爱意义转换到表现的内容当中去,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强烈的带有性爱意义的狂欢化精神。本书分六章围绕戏谑与狂欢来探讨新形二人转的重要艺术特征。
第一章,戏拟流派,探讨二人转表演体系的独特性。新形二人转是一种戏谑化表演方式,无论丑旦角色自身表演,还是丑旦对人物模拟,都是戏谑化即戏弄性、戏耍性的,但最能标志二人转独特性的还是对人物的戏谑化模拟(简称戏拟)。所谓戏拟,就是二人转在表演人物时不化身人物扮演,而是保持丑旦自身角色的独特性,丑旦通过戏弄和戏耍性方式模拟人物,把丑旦角色的意蕴转换到被模拟人物身上。而二人转的丑旦是一种原型的象征,与东北悠远的古代文化传统紧密相连,这就使戏拟化模拟成为原型的置换变形。二人转的这种表演方式,既不同于演员化身人物扮演的“体验派”,又不同于演员与人物保持距离的“间离派”,还不同于演员用虚拟的方式表现人物的“虚拟派”,是一种极为独特的戏剧表演方式,不仅在中国戏剧和曲艺中是绝无仅有,即使在世界戏剧中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并非是对二人转表演形式的夸大,二人转受到热烈欢迎已经证明二人转表演体系独特性的巨大艺术魅力。
第二章,形式意味,探讨二人转特别是新形二人的形式意义。二人转与其他戏剧和曲艺的最大不同是,二人转最基本的意义并不在于它表现的另外所谓内容,二人转的形式本身就有它的意义。二人转是一丑一旦即一男一女构型和意象本身就表现了性爱意义。二人转是性爱意义的象征符号。二人转来源于东北大秧歌上下装的“一副架”,“一副架”是一个完整的意象,它是由一男一女对舞等构成的舞蹈形式。二人转的“二”就是“一副架”的男女,因而二人转的实质就是男女的转、转男女。这种男女转和转男女的形式本身就鲜明而强烈地表现着性爱的意义。跳进跳出是二人转戏剧最独特的演剧方式;二人转通过跳进跳出的方式把二人转丑旦的意义转换到人物身上;跳进跳出创造出了新形二人转的滑稽风格。新形二人转回到了一种原生态的形式,原生态的二人转最大特征是表现生命的原始冲动。新形二人转为了适应表现生命的原始冲动,形成了片段化组合、与观众交流等的形式特点。
第三章,狂欢戏剧,探讨新形二人转的狂欢化特点。前两章是从形式方面探讨新形二人转的特点,从第三章开始从内容方面探讨新形二人转的特点。新形二人转是一种狂欢戏剧,这种狂欢化是对传统二人转狂欢化的加强:强化了“二人”的戏谑化模拟方式,强化了一丑一旦二人之间的戏弄和戏耍,强化了丑旦的说口和“绝活”技能等展示。二人转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完整的舞蹈模式被解构了,完整的唱腔被解构了,完整的故事被解构了,完整的演出形态被解构了。从形式上看,二人转变化了的是完整,变化了的是片段。那是因为片段化的形式比完整性的形式更能表现二人转的狂欢化精神。二人转的形式变化实际上为的是狂欢化精神的加强。二人转的狂欢主要表现在创造出一种狂欢化精神,还有语言的游戏和狂欢,性趣味则是二人转表现的永恒主题;新形二人转是东北民俗狂欢节的现代变形;这一切都因为一丑一旦狂欢化角色的保留,一丑一旦角色是古代狂欢节女神和她的配偶男神的变形。
第四章,土野粗鄙,探讨新形二人转表现内容上的特点。所谓“加冕与脱冕”是狂欢节上的主要仪式,来源于狂欢体的民间文化形式。狂欢节上的主要仪式,是笑谑地给狂欢国王加冕和随后脱冕。据巴赫金研究,这一仪式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狂欢式的所有庆典中。新形二人转明显具有这种民间戏剧的形式特点,但新形二人转不是巴赫金说描述的奴隶和小丑对国王的装扮和卸妆,而是丑角对人们潜意识欲望的表现,丑角是以丑角化表现的不被理性意识许可的东西替人们“脱冕与加冕”,使他们“本我”的欲望得到表现和宣泄。人们观看二人转,是人们过着狂欢式生活的体现。“而狂欢式的生活,是脱离了常规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翻了个的生活’,是‘反面的生活’。”二人转还对观众媚俗俯就,创造与观众亲昵氛围;不断增加插科打诨等,表现的内容大多土野粗鄙,这些都表现了二人转与其他戏剧和曲艺的重要区别。个别二人转恶俗,这也是二人转遭到激烈批评的主要原因。
第五章,娱乐主题,探讨新形二人转主题意义。没有哪一种戏剧可以像新形二人转这样让人开怀大笑。在这种朗朗的笑声中,人们抖掉了日常生活给身上附加的理性、重负和苦闷。新形二人转不承载任何崇高的社会性主题,不承载严肃深刻的人生道德主题,甚至也不承载对现实忠实反映的主题,而是以它的诙谐、滑稽、戏谑化表演使人发笑,让人在发笑中进入到一种纯娱乐状态。带给人欢笑的纯娱乐就是新形二人转这种戏剧的独特性主题。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纯娱乐文化的独特意义,不能只用文学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抹煞新形二人转娱乐的独特价值。娱乐有益无害,人们在娱乐宣泄之后,会以轻松的心态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中去。娱乐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改革开放的时代为民间娱乐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赵本山把民间文化二人转带向了大城市,是了不起的文化贡献;新形二人转走向城市,既显示出了二人转这种戏剧的独特艺术魅力,又表现出城市人对“根”性文化的向往。
第六章,系统现象,探讨新形二人转在系统文化中的意义。文化现象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脉络并不能很容易地被认识和把握。它需要宏观地鸟瞰,需要对各个时代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需要统一体的填补和重构。新形二人转是传统二人转的变形,传统二人转来源于东北大秧歌,东北大秧歌来源于东北各民族民间舞,东北各民间舞又来源于东北萨满舞和东北远古女神圣婚仪式。二人转之所以对人们具有另外戏剧不可比拟的重大吸引力,就因为它是东北文化的一个原型。二人转之所以发生巨大变化,是因为要适应时代节奏和情感节奏的变化。传统二人转是以“牛车”为标志的农业时代的产物,在“动车”和“高铁”时代已经不适应了,因而它必须变化。二人转的价值必须放在三种文化的“文化之网”的系统性中去比较,它是民间文化性质的,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和精英知识分子文化,既不能以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立场抹煞民间文化的价值,也不能以精英知识分子文化立场取消民间文化的价值。
以上为本书主要内容,是围绕戏谑和狂欢探讨了新形二人转的一些主要问题。没有时间的朋友只看这个前言就基本了解本书的大概意思,不必浪费时间通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