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剪纸历史悠久,享誉中外,已成为全省知名的地方文化品牌。1993年,海伦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称号。1899年海伦建制前后,剪纸艺术就在民间广为流传,由本地少数民族和汉移民的交汇,初步形成了粗狂豪放的北方剪纸艺术风格。80年代以后,海伦剪纸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吸纳了美术工笔画、版画、汉代画像砖,敦煌壁画及蓝印花布等艺术处理效果,着力表现古朴、稚拙、浑厚、精细的艺术风格,使海伦剪纸迈上艺术创作的高峰。在海伦文化馆剪纸艺术中心,收纳展出两千余件作品,《民族风情》、《京剧脸谱》、《冰雪风光》、《花鸟山水》、《名胜古迹》、《人物动物》在剪纸艺术家的刻刀下生动展现,栩栩如生。以剪纸艺术家傅作仁为代表,海伦市涌现出一大批剪纸爱好者,享誉中外。大量的剪纸精品远销国内外,在多个国家发表、展出、获奖、收藏。

海伦剪纸作品

地方文艺经典、黑土艺术奇葩——海伦二人转是北派的代表,以唱功见长。东北二人转在历史上曾经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有这样一句话形容各派风格的俗语——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在海伦市,有一个享誉全国的二人转演出团队——海伦市人民艺术剧院。多年来,剧院努力推进二人转艺术的保护和推广。自1997年至今,剧院共录制二人转光盘200余套,含二人转节目189个,并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多个剧目在央视《曲苑杂坛》等电视栏目亮相。

2006年,海伦二人转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海伦市人民剧院青年演员赵晓波被文化部评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了更好地传承老艺人的艺术精华,避免传统剧目的失散,海伦市人民艺术剧院搜集整理了大量传统二人转剧本,编写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剧目,创作了《歪病邪治》、《一包喜糖》、《金秋泪》等一大批反腐倡廉新剧本。由于这些剧目内容符合时代特色,表演体现传统精髓,格外受到观众好评。近年来,海伦二人转艺术舞台上也涌现出一大批像魏三、赵七等广受欢迎的转星,以及像海南乡李荣文化大院那样的民间艺术团体,吸引了八方游客慕名而来,一品传统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

红灯记广场、革命老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现代京剧《红灯记》曾经风靡全国,享誉全世界。后经考证,红灯记的故事就发生在海伦。 1931年,民族英雄、抗战名将马占山率领黑龙江省军政两署人员和部分军队退驻海伦城,在海伦成立了黑龙江省抗战政府。从1936年至1938年,北满地区的抗联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军连续举行了四次西征。目的地是在海伦地区,意图是把北满省委和北满抗联主力部队全部转移到海伦地区,依托小兴安岭,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建立以海伦为中心的北满抗日根据地。《红灯记》的历史背景就是北满抗联西征。经考证,《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原型是抗日战争时期海伦火车站党支部书记胡起,李奶奶的原型是海伦抗日救国会会员张玉秀,李铁梅的原型是海伦地下县委机要员、海伦妇女抗日救国会会员高洁,其他人物原型也都得到了认证。为弘扬海伦红色革命历史,海伦市成立了《红灯记》文化广场,广场内设有老兵书法画室、革命展览室、剪纸、书法、苏绣等多家颇具革命色彩及地方文化特色的工作室。

红灯记剧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