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助
歌仔助本名叫欧来助,1871年10月10日生于台湾宜兰员山庄结头份堡。欧来助善于唱歌仔,乡人邻里都尊称他“歌仔助”。他是一位对歌仔戏产生卓有贡献的艺人。
温红涂
温红涂系著名的台湾歌仔戏艺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厦门与几个朋友创立“亦乐轩”歌仔馆。闽南歌仔戏几位著名艺师如邵江海、林文祥等都是他的徒弟。
王银河
王银河为闽南著名歌仔戏乐师,台北市人。幼时家贫,9岁随父至厦门谋生,12岁在厦门将军祠学做米粉,暇余参加“仁义社”台湾歌仔阵,学拉大广弦,经10年磨练,学就一手好技艺。 1928年,由票友下海,被歌仔戏“双珠凤班”聘为乐手。 1931年至1941年随台湾歌仔戏“丹凤社”、“玉麒麟班”往新加坡、马来亚演出谋生。因技艺高明,被班主高薪聘用,特许家小随班用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英政府把新加坡台湾歌仔戏班的艺人抓往印度充杂工,王银河未能幸免。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才释放回新加坡,旋即到台北参加永乐胜利剧团,重操大广弦。 1947年转入“霓光班”,次年随班到厦门。1949年后,在漳州实验芗剧团任大广弦乐师。
王银河演奏大广弦,声情并茂,素以发声明亮清晰、音色柔美甜润、声调委婉缠绵著称。他独创的大广弦颤音指法我省戏曲音乐界推广。
1975年王银河病逝。
赛月金
赛月金原名宝金,台北市新庄人。宝金三岁时就被卖,改名招治。养父是新庄布袋戏班的艺人,并擅演车鼓戏。
1918年养父集资组成“如意社”,改演歌仔戏。八岁的招治只读了一年书,就进“如意社”,开始了艺徒生涯。
“如意社”请了当时有名的歌仔戏演员教戏:有宜兰县的林三宝和陈三仪,以唱工出名的汪思明和温红涂,给招治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最早教的剧目是《山伯英台》和《陈三五娘》。林三宝和汪思明都教过她的唱腔。“如意社”汇集了几个剧种的艺人,使她得到多方面的接触。她的艺名初为月月红,后改名赛月金。13岁时学旦,开始扮演主要角色。16岁时“如意社”解散,她随养父参加了“玉兰社”。
1926年,赛月金随“玉兰社”来到厦门。这是她第一次到大陆,在厦门最大的娱乐场新世界演出一个多月,由她主演的剧目有:《山伯英台》、《玉堂春》、《孟丽君》、《冯仙珠》等。
1937年,赛月金随有名的“爱莲社”再次来厦门,从此留在厦门演戏传艺。
赛月金聪明勤学,艺术成就比较全面。被厦门观众誉为歌仔戏四大台柱之首。
1947年,赛月金返回久别的家乡台湾,1948年,她随“霓光社”又到厦门,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五十年代初,她移植并演出了《白毛女》、《血泪仇》、《九件衣》,还编演了反映台湾“二•二八”事件的现代戏《台民泪》。当业务一时未能好转时,她卖掉自己的金饰来维持演出。
1952年,赛月金在厦门组织了厦声剧团,任团长、主要演员和编导。以后她逐渐减少演出,集中力量于培养学员。1960年调厦门市艺术学校任戏剧教师。她导演了自己编写的折子戏《双思衩》和全本戏《风筝缘》,口述了传统幕表戏《三家绝》和《当活宝》。她编写的《恶婆婆》成为市艺校戏曲班的教学剧目。在第一届华东戏剧会演中得奖的剧目《三家福》,她是第一个口述者。她在传统剧目的整理方面,作了很大的贡献。她致力于培养学员,对下一辈演员十分爱护。“文革”前,上海唱片公司来厦录制歌仔戏唱段时,她把主角让给年青的演员,向她(他)们传授台湾的唱腔、曲牌,自己甘当配角。
赛月金于1986年在厦门病逝。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