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 徐青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今后的一段时期,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将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广东汉剧的生存和发展再创辉煌。具体要做好“三抓”:

一、抓精品。以“传承经典,创新精品”为主线,着眼汉剧传承,打造艺术精品,以“大剧目带动”为战略,加大新戏、大剧创排力度:加大力度对大型广东汉剧《诗娘》进行打磨、提炼,力争在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演出中取得好成绩;认真完成戏曲电影《白门柳》的拍摄工作,加大剧种、剧院的宣传力度;积极探索舞台艺术形式,认真打造广东汉剧汉调音乐剧《梦@时代》。

二、抓“周五有戏”。继续以“人人有戏演,年年有新戏”的要求,精心策划和打造广东汉剧“周五有戏”演出品牌,通过创新开设的“勇哥戏说”等节目形态的融合创新给观众听觉与感觉相融合的全新体验,使“周五有戏”演出成为市民的新习惯、游客的新选择,成为梅州文化旅游新产品。

三、抓市场。一是作为梅州文化市场主体的重要生力军,剧院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社会的功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中心任务,坚持文化惠民、送戏于民,为促进山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梅州文艺园地等方面作出贡献;二是转变观念,提高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发挥“中州音韵”和普通话为舞台语言的优势,重新开发粤潮等地演出市场,并大举拓展珠三角市场,打好“乡亲牌”和“老板牌”,拓展演出的服务层面,寻找更加准确的发展定位;三是坚持客家特色的艺术风格,以客家文化为创作源泉,立足本土文化,主打“客家”品牌,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山村、城市社区进行演出,同时针对各地节庆需求,呈演传统剧目,以更好地巩固客家本土市场品位;四是开展广东汉剧衍生产品,形成品牌,招商引资,拓宽艺术品营销市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