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晚报记者 何治民

桃源汉剧团的国家二级演员、湖南省十大笑星刘国忠1979年随剧团带着现代剧《发霉的钞票》到北京参加建国30周年的文艺汇演,获得演出和剧本创作两个二等奖,那年他28岁。见证了桃源汉剧团的辉煌、落寞和重生后,现在,刘国忠更愿意和别人分享剧团从“桃源汉剧团”到“桃源县汉剧艺术团”的故事,那是创新与传承并重,不断整合发展的浴火涅槃。

“潜伏”村中大搞“量身定制”

2011年对桃源汉剧团来说是极为艰难的一年,38人的剧团商业演出收入仅30万元,职工月薪不足1000元,12名文艺骨干先后离职……不走向市场,剧团只有死路一条。征得相关部门同意后,剧团成立了全新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桃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同时,又注册了“桃源县汉剧艺术团”。剧团职工、临聘人员和“桃源县汉剧艺术团”签订劳动合同,剧团全面对接市场。

桃源县有238个民间演艺团体,如何让“桃源县汉剧艺术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剧团首先将目光锁定在乡土节目上,用戏剧的元素改造乡土节目,让土味变品位。为让节目接地气,剧团专业编剧每月都到农村和农民聊天,有时甚至“潜伏”在农民中,一边看别的剧团演出,一边琢磨自己的戏路。2014年4月,剧团接受西安镇政府邀请,筹办一场大型晚会。接到演出任务后,团员们立即下到西安镇和当地村民聊天,学习方言,收集素材,足足准备了3个月。晚会的10余个节目都采用西安镇方言进行表演,脱口秀《暗访》表达西安镇的民调工作,小品《回家的路》讲述当地修公路的故事,《喜到,年到》反映游子回家后感叹西安镇的变化……这场为当地村民“量身定制”的晚会在西安镇的10个村演出11场,场场爆满。

“观众在哪里,舞台车就开到哪里。”3年里,桃源县汉剧艺术团每年演出150余场,70%以上的节目都是农村题材,一半以上的演出收入来自农村。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剧团把演员分为舞蹈队、小品队、曲艺队、嘉宾队4个小组,小组内部展开创作竞争,每个队每周拿出1个以上的新节目,保证节目每4天全部更换一次。剧团将剧目与政府的政策宣传结合起来,让剧团的剧目更加立体、多元化,仅2014年,剧团就接到政府采购的156场“为民办实事,送戏下乡”演出订单,演出了100余个根据各种政策宣传需求编排的节目。对桃源县汉剧艺术团的节目,很多基层干部赞不绝口:“以前我们给群众宣传政策,嘴皮子都磨破了,群众只当是苋菜汁,现在用文艺节目做宣传,群众一下就懂了。”

剧团还打造精品节目抢占外地市场,其精心创作的《喜主任说媒》《唱个盛世大和谐》等节目,先后受邀到长沙、株洲、湘潭、荆州、宜昌等省内外的多个城市巡演40余场。

团员捐家底自搭“新舞台”

桃源县汉剧艺术团成立后,剧场还是原桃源汉剧团那个场地,音响、灯光等“超期服役”,远不能满足演出要求。2012年,团长黎世忠开始筹划改造新建剧场,按照当时的市场行情,需要200万元费用。黎世忠用自家房子做抵押贷款50万元,受此影响,团员们也纷纷拿出家底,3万元、5万元等捐出,凑满了建设新剧场所需的资金。

黎世忠带着员工们利用演出的空隙,采购设备,自己动手改造舞台,安装灯光、音响、LED显示屏。4月28日,记者来到桃源县汉剧艺术团演艺基地——梨园百利小剧场,剧场无处不在的灯光,打在一排排整齐的红木桌椅和紫色沙发上,营造出舒适高雅的格调。大门左边是整面墙的LED显示屏,黎世忠说,当时LED显示屏的市场价加安装费每平方米要6200元,为了省钱,他带着灯光师赶到长沙,守在LED显示屏安装现场,一边给人当下手,一边用心记录每一个步骤。当时正值7月,炙热的骄阳烤得人直冒油,施工现场的技术员被感动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为‘公家’省钱的。”最后,他们以每平方米3800元的成本价为剧场安装了LED屏。正是凭借这股抠门劲,原本预算改造资金200万元,实际只花了120万元。2014年9月,可容纳300多人的梨园百利小剧场投入使用,每晚8时38分准时开演。

经过3年的努力,剧团从濒临破产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近500万元的优秀企业,员工月薪从不足1000元上涨到近4000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