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蕉岭县蕉城镇长兴路有座名叫资政第的老宅,每逢周二、四、六上午,总有或悠扬或激越的汉剧在演唱。这座老宅是蕉岭农民丘抗和的家。为什么一个农民家里会有汉剧上演?

笔者前去探访,只见资政第的门前挂了块“蕉岭县博艺汉剧协会”的牌匾。原来,由丘抗和组织成立的蕉岭县博艺汉剧协会在其住地挂牌成立,以传承发扬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

说起汉剧在蕉岭的传承,今年74岁的丘抗和精神焕发,他告诉笔者,上世纪60年代,蕉岭的长风汉剧团曾风靡一时,但随着“四清”运动的展开,长风汉剧团被迫解散,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蕉岭的汉剧爱好者曾一度中断活动。改革开放以来,蕉岭的汉剧汉乐爱好者又活跃起来。“但是目前蕉岭的汉剧爱好者以老年人为主,为让汉剧在蕉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与一帮‘老戏骨’组织成立了汉剧协会。”丘抗和说。

“我14岁就开始拜师学习扬琴、头弦、二胡等民乐乐器。”出身农民家庭的丘抗和,自小就痴迷汉剧,农民身份让他有更多的业余时间沉浸在汉剧里。随着年岁的增长,原长风汉剧的师傅们不断老去,让丘抗和心疼不已,他清晰认识到,汉剧的传承需要接班人,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他开始授徒,目前他的徒弟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10多岁,人数达到了50多位。

“但是光靠授徒,传承的力度是不够的。汉剧的传承和发扬需要群众的参与,这就需要协会这一载体。”丘抗和向蕉岭文化部门提出了自己想法,并得到大力支持,从而促成了蕉岭县博艺汉剧协会的成立。

蕉岭县新铺镇南山村85岁的“汉剧迷”林栢清老人,听闻蕉岭县博艺汉剧协会的成立,一路打听找到了丘抗和。而今,每逢周二、四、六他必然到场欣赏汉剧。与林栢清老人不同的是,今年75岁的李汉奎却是梅州城区的一个汉剧从业者。他告诉笔者,每隔一周他就要从梅城到蕉岭与协会会员交流切磋。

蕉岭县博艺汉剧协会的成立为汉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切磋的平台,协会会员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而今,会员涵盖生、旦、丑、公、婆、净、文片、武片等演唱角色,协会会员也不再局限于蕉岭人。“接下来,协会将组织会员走出资政第,参加演出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让汉剧在蕉岭发扬光大。”丘抗和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